越窑区位东扩及其原因探析.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72 社会 科 学战线 ·2013年第 7期 ·学术丛论 越 窑区位东扩及其原因探析 魏建钢 中图分类号:K9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0246 (2013)07—0272—03 中断期”②。其实,汉前一段时间越窑并没有消失,只 越窑区位及其演化 是制瓷业区位发生迁移而已 据文物普查资料 ,秦汉时 对越窑区位的研究 ,学术界涉足很少,而且多停 留 期在上虞市上浦 、汤浦一带山坡上发现了大量古窑址, 在什么地方是越窑核心地的争论上,缺乏对窑场区位演 窑址相对集中地分布在五个地区,形成 l『龙松林、大顶 化的系统研究。为此,近几年来作者对不同朝代的窑址 尖山、凤山、大湖岙和四峰山五大窑群。曹娥江中游地 作了实地调查 ,提出越窑区位演化阶段性东扩的观点 , 区春秋至东汉一段时间里窑址数量发生惊人变化,春秋 亦即越窑区位演化经历了两次明显的东扩以及两个相对 战国时期只发现窑址 3处,而到了东汉时窑址猛增至37 稳定的集聚发展时期。 处 。③ 1.两次区位东扩的路径 越窑区位东扩的时间, 越窑的第二次东扩 自东晋始 ,至唐代止。越窑迁移 第一次发生在战国末期至汉初,第二次在东晋到唐初。 的路线是沿四十里河、十八里河、姚江水系和东横河等 越窑第一次东扩的路线是沿 “山阴古水道”拓展,窑址 人工、自然水系进行 ,窑址从曹娥江中游地区迁移至姚 从越国古城山阴大城附近绕过会稽山北麓到达曹娥江中 江谷地、上林湖和东钱湖一带。汉晋时期越窑制瓷业在 游地区。春秋战国时期,山阴大城是越国政治中心,都 曹娥江中游地区得到稳定的发展,据文物普查资料,这 城附近建立了许多聚落,开展专业化农业生产。有历史 一 带共发现东汉 至西晋窑址 2l2处 。④ 同一时期, 记载的古聚落有 “麻村山”、 “葛山”、 “犬山”、 “鸡 (波)绍 (兴)地区东部仅有几处零星窑址发现,显然, 山”、 “豕山”、 “巫山”、 “种山”、 “姑中山”、 “龟山”、 曹娥江中游地区在汉晋时期是越窑区位的核心地区。但 “土城山”、“独妇山”、 “独山”、 “稷山”(!)等。为了满 自东晋起,曹娥江中游地区越窑数量迅速减少,据文物 足都城附近稠密人 口的生活需要,山阴大城周围分布着 普查资料,这个地区共发现东晋南朝窑址 l4处。(5j而同 大量的窑址 ,比较典型的有富盛长竹园窑、樊江吼山窑 、 期宁绍地区东部的窑址不减反增,据考古发掘资料,在 绍兴上将窑、萧山茅湾里窑等。窑址沿会稽山北麓分布。 慈溪市古银淀湖和上林湖地 区分别发现窑址 8处和 1 据考古资料,山阴大城附近的窑场以烧原始瓷和印纹硬 处。⑥ 从数量上看,宁绍地区东西两侧 自东晋起窑址数 陶为主,其中吼山窑烧造的原始瓷质量最好 ,遗存器物 无论质地还是器型都与绍兴古城发掘的原始瓷器相同, 量已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dfdso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0020006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