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名词活用为动词”刍议以“军”“鼓”为例
内容摘要:词类活用时临时用法。名词活用为动词,在中学教学中,失之过
泛,有些词本身是动词,而并非名词,更不是临时活用为动词。本文以“军”“鼓”
为例,说明中学教学谈词类活用时要有历史观,不可以今律古。
关键词:词类活用;名词;动词;军;鼓;历史观
中学文言文常涉及词类活用。郭锡良先生在《古汉语词类活用浅谈》说:“所
谓词类活用是指词的非经常性的临时用法,它是与本用相对的,本用是指词的经
常用法。”中学教辅资料和中学教师谈词类活用时,往往未考虑文言文的时代性,
难免失之过泛。本文仅以“军”“鼓”为例,就“名词活用为动词”谈谈自己的
浅见。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军”一般视作名词活用
为动词,意为驻扎。
军,古文字形体作 (庚壶),或作 (《说文解字·车部》)。由古文字形体
可见,它外面是包围的一圈,里面是车。《说文解字·车部》:“军,圜围也。”《说
文解字注·车部》“军”字下说:“车,兵车也。”朱芳圃先生《殷商文字释丛》
说:“字从车,从勹,会意。古者车战,止则以车自围。”古代行军打仗时,军队
驻扎,往往以兵车围成一个圆圈,相当于防御工事,军队驻扎在里面,便于防御
敌人偷袭。《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而适值大将军军出塞千余里,见单于兵
陈而待,于是大将军令武刚车自环为营,而纵五千骑往当匈奴。”“车自环为营”,
就是将兵车围成一圈,作为防御工事,军队驻扎其内,以备敌人袭击。《太平御
览》卷三百一:“于是,青令武刚车自环为营(张晏注曰:“兵车也。”)。”《孙子
集注》卷第七:“曹操曰:‘军门为和门,左右门为旗门;以车为营曰辕门,以人
为营曰人门,两军相对为交和。’”军,本义即为用兵车包围自己的军队,使军队
免受敌人袭击,即包围,本来就是动词。后引申为驻扎,也是动词。驻扎与军队
有关,而名动相因,故“军”由动词引申为名词,指军队。
在《左传》中,军作动词的用例很多。《隐公五年》“军”字出现6 次,2 次
用为动词,“卫人以燕师伐郑。郑祭足、原繁、泄驾以三军军其前,使曼伯与子
元潜军军其后。”第二个“军”字和第四“军”字显然用为动词。《桓公》中,“军”
字出现14 次,7 次用为动词。如“楚武王侵随,使薳章求成焉。军于瑕以待之。”
“夏,楚子合诸侯于沈鹿。黄、随不会,使薳章让黄。楚子伐随,军于汉、淮之
间。”“楚屈瑕将盟贰、轸。郧人军于蒲骚,将与随、绞、州、蓼伐楚师。”“斗廉
曰:‘郧人军其郊,必不诫,且日虞四邑之至也。君次于郊郢,以御四邑。’”
“军”,本义为包围,作动词的频率之高、比例之大,这绝非临时活用能解
释的。
《孟子·庄暴见孟子》:“今王鼓乐于此。”“鼓”一般视为名词用作动词,意
为演奏。
鼓,其古文字形体如下: 《觯文》、 《甲二二八八》、 《克鼎》、 《说
文解字·鼓部》。从造字结构来看,左边为“壴”,右边为“支”。先看左边,壴
的古文字形体为: 《林一九七》、 《甲二二七○》、 《说文解字·壴部》,
颇像鼓置于鼓架之形。郭沫若先生《卜辞通纂》:“(壴)乃鼓之初文也。象形。”
郭先生认为,“壴”是“鼓”最初的形体,是象形字。《说文解字·壴部》:“彭,
用心 爱心 专心 1
鼓声也。”《汉语大字典》在“彭”字下按:“壴,即鼓之初字;彡,为鼓声之标
帜。”“壴”就是“鼓”,所以“彭”指鼓声。再看右边的“支”,《说文解字·鼓
部》“鼓”字下云:“支,象其手击之也。”徐灏《说文解字注笺》说:“(攴)疑
本象手有所执持之形。”牧,左边为牛,右边是攴(按:攵即攴),就是手拿棍放
牧牛羊,即放养牲畜。可见,鼓意为“击鼓”,本来就是动词。《春秋·庄公二十
五年》:“鼓,用牲于社。”杜预注:“鼓,伐鼓也。”《左传·庄公十年》:“战于长
勺,公将鼓之。”《后汉书·荀彧传》:“向使臣退军官渡,(袁)绍比鼓行而前。”
李贤注:“鼓行,谓鸣鼓而行。”后来,词义扩大,“鼓”也表示敲击或演奏(乐
器)。名动相因,又由动作引申为与动作相关的乐器“鼓”,作名词。
在《孟子》中,“鼓”字出现了9 次,6 次作动词,只有3 次作名词。如《孟
子》卷一《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卷七《离娄上》:
“孔子曰:‘求非我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卷十四《尽心下》:“孟子曰:
‘舜之饭糗茹草也,若将终身焉。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