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未病”在现代医疗保健体系中的重要性.pdfVIP

中医“治未病”在现代医疗保健体系中的重要性.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治未病”在现代医疗保健体系中的重要性 赵治友 解放军117医院,浙江杭州310013 WHO将医学分类为:保健医学、预防医学、治疗医学、康复医学,前两者反映无病预防、既病 早治的思想,后两者说明已病需要通过医学手段给予治疗,从而达到治愈康复的目的。而祖国医学 “治未病”理论,基本囊括了WHO的医学分类,与现代医学防病治病体系基本一致。祖国医学理 论体系源远流长,历时数千年而不衰,其科学性自不待言。中医养生康复理论和技术,是中华民族 灿烂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在维护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治未病是中医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保健我中华民族数千年。然而,由于时代的变迁及发 展,西方医学的进入和冲击,现代医学目前成为主流医学,而中医学沦为非主流医学,科学并无国 界,我们并不排斥西医学,但现代大多数国人乃至医务工作者对“治未病”在当今医疗体系中重要 性的认识还不够,故于此作一阐述。 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换届选举会议暨第四次“治未病”及亚健康防治论坛论文集 长寿。 2,3顺应四时 保持身体健康、精神充沛、益寿延年,就应该懂得自然变化规律,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对饮 食起居、劳逸有适应的节制和安排,不能“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人房”,“逆于生乐,起居无 节”。《金医要略》日:“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怜经络……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膝理。” 《内经》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千金要方》日:“春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夏日省苦增辛, 以养肺气”。《千金翼方》日“秋冬间,暖里腹”,宜减咸增苦,以坚肾气。根据四时阴阳变化的规律 加以调摄,即所谓“顺时气而善天和” 《内经》云:“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金医要略》也云:“夫人享五常,因风气而生 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自然界气候的变化,必然影响人体,因此顺应四时,外慎邪灾, 可防病于未然。仲景提出不|-J季节、不同气候,应有不同的摄生方法,穿着要随气候变化而相应增 减,即所谓“适寒温”。 2.4合理膳食 古有药食同源之说,古人谓安身之本必资于食,救疾之速必凭于药。无论饮食或是药石,其色、 味,寒、热,补、泻,均享于阴阳五行,可以说饮食与药物的应用道理是相通的。“药补不如食补” 的提法,选用药性平和、副作用小的药物和食物,根据药食同源的养生思想,运用烹饪学、营养学、 营养卫生学等相关知识研究中药与膳食的结合,用于保健强身、防病治病、美容保健、延年益寿的 一门应用学科,是一种具有独特食疗功效和特殊食物美味的膳食;“脾胃无损,诸可无虑”“胃气一 散、百药难施”具有调节脏腑功能、驱除病邪、滋补强身、养颜美容、延年益寿的功效。是防治疾 病和病后调理的好方法。 。《故尔惆礼》日:“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素问·脏气法时论》 日:“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黄帝内经》云:“凡欲诊病,必问饮食居处”。仲景认为,若饮食过寒过热,或五味有所偏嗜, 均可损伤脾胃,导致机体阴阳失调。《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篇云:“谷饪之邪,从口入者,宿食也”。 《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篇又云:“凡饮食滋味,以养于生,食之有妨,反能为害”。《果实菜谷禁忌并 治》篇认为:“桃子多食令人热’,、“梅多食,坏人齿”、“李不可多食,令人肪胀”、“橘柏多食,令 人口爽,不知五味”、“梨不可多食,令人寒中’,、“樱、桃、杏多食,伤筋骨”、“胡桃不可多食,令 人动痰饮”、“生枣多食,令人热渴气胀”等等。。说明疾病与饮食是有关系的,也是“治病必求其本” 的体现。“药以祛之,食以随之”,所吃食物是治疗疾病的,通常称之为“食疗”,使“五脏病各有所 得者愈”。有的食物则对忠者的疾病有害,甚至因饮食不当,致疾病转重而危笃,难于治疗。 2.5切断病邪途径 《素问·遗篇·刺法论》指出:“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诸病源候论》日: “人感病气,转相染易,乃至灭门,延及外人”。病邪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未病先防除了增 强体质,提高正气抗邪能力外,同时还要注意防止病邪的侵害,如讲究卫生,防止环境、水源和食 物污染,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留心防范外伤和虫兽伤。“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五疫之至,皆相染 易”,应“避其毒气”,“恬淡虚无”,“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等皆为避免六淫疫病、七情、 饮食

文档评论(0)

wuhuaiyu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