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天才的学者 失败的政要
如果在百度上输入翁文灏三个字,就可以看到这样的介绍:翁文灏(1889~1971)是中国第一位地质学博士、中国第一本《地质学讲义》的编写者、第一位撰写中国矿产志的中国学者、中国第一张着色全国地质图的编制者、中国第一位考查地震灾害并出版地震专著的学者、第一份《中国矿业纪要》的创办者之一、第一位代表中国出席国际地质会议的地质学者、第一位系统而科学地研究中国山脉的中国学者、第一位对中国煤炭按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类的学者、燕山运动及与之有关的岩浆活动和金属矿床形成理论的首创者、开发中国第一个油田的组织领导者。
这么多的“中国第一”,在现代学术史上极为罕见。遗憾的是他后来并没有沿着学术的道路走下去,而是选择了一条弃学从政的道路。翁文灏为什么会有如此选择呢?这还要从头说起。
一、家世和出身
翁文灏字咏霓,出身于浙江宁波一个富裕的绅商家庭。据说翁家祖上最初以种田撑船为生,后来逐渐涉足商业,到了翁文灏高祖时,其家业开始兴旺起来。翁的曾祖父也善于经商,把生意做到了杭州和上海。但是在那“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时代,商人是不入流的,于是他的祖父翁运高走上了科举之路。运高擅长诗文,才华卓著,是同治年间举人、宁波一带名士。受家庭的影响,翁文灏之父翁传洙也好义疏财,兴趣广泛。有一次,传洙购买一艘小火轮,自己驾驶去上海游玩,玩腻了便分文不取送给朋友。在那汽车尚未进入中国的时候,他已经玩游艇了。正因为如此,翁家也摆脱不了“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开始走入下坡路。
翁文灏6岁生日那天,他的母亲因夫妻关系不和而自寻短见。好在继母进门后对他视如己出,督促学习,催其上进,这对他的成长非常有利。翁文灏13岁的时候参加县试考中秀才,被人们视为神童,在当地传为佳话。第二年他参加乡试却未能中举,出乎人们预料。不久,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他考入上海震旦学院,在那里学到许多科学文化知识和社会变革理论,这一年他17岁。
1908年,19岁的翁文灏参加浙江省官费留学生考试,获得赴比利时留学机会。他起初想学铁路,后来进入著名的鲁汶大学攻读地质科学,最终获理学博士学位。
二、留学归来
翁文灏1913年学成回国后,适值丁文江在北京创办了地质研究所和地质调查所。他担任地质研究所讲师,并将全家接到北京。1918年,丁文江随梁启超赴欧洲考察,他代理地质调查所所长职务。当时翁文灏家里人多,政府又经常欠薪,所以生活比较困难。这时他的表兄李思浩正好出任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劝他去税务部门当官。李说:“这个差使奉公守法的人一年也有六万元的好处,你去一年先把生活问题解决了,再回来做科学工作不迟。”但是翁文灏对李说:“谢谢你的好意,我和生活很简单,用不着这许多钱的。”(《翁文灏年谱》第29页,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1版)
1922年2月,中国地质学会成立,翁文灏当选为副会长。同年8月,翁作为中国的唯一代表赴比利时出席第13届国际地质学大会,又当选为该会副会长和评议员。回国以后,翁受到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大总统黎元洪亦因此而颁布嘉奖令。1924年1月,翁当选为中国地质学会会长。随后,他以《中国山脉考》、《中国地理学中的几个错误的原则》、《中国地势》(与人合作)以及《中华民国新地图》等著述奠定了他在中国学术界的地位。与此同时,他还在中俄边界勘察、西部石油开发等领域做出重要的贡献。
除此之外,翁文灏还创立了“燕山运动”理论,并主持了周口店发掘工作。著名地质学家黄汲清在《翁文灏先生与北京猿人之发现》(未刊稿)中说:“翁文灏作为地质调查所所长,自始至终,从宏观上组织领导周口店的发掘、科研工作,调动老中青专家的积极性,团结不同国籍、不同学术观点的学者长期相处,密切合作,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并为同一目标而努力奋斗。以某种意义上说,他的功劳并不在步达生、杨钟健、裴文中之下。”(同上,第62页)
三、庐山讲学
1929年,翁文灏应清华大学校长罗家伦之邀,组织创办了清华大学地理学系并兼任系主任。1931年6月,清华大学校长吴南轩因学潮被迫辞职,南京国民政府任命翁文灏为代理校长。在此期间,他为清华破格录取了文科很好理科极差的吴春晗(后改名吴晗),成为教育史上的一段佳话。但是,因为个人志趣始终在地质科学方面,所以他很快就辞去清华大学校长职务。
“九一八”事变以后,翁文灏与胡适、丁文江、傅斯年等人共同创办《独立评论》并发表许多文章。这些文章涉及科学普及、资源开发、民主宪政和收复失地等诸多方面。在谈到制度问题时,他推心置腹地对年轻人说:“……无论信仰什么主义或采取什么制度,都要用好好的人去好好地做。政者正也。无论什么制度,其最重要的目的只在有法子使好的有能力的人能够上去当政,不行的或不相宜的能够和平的下来。”(《独立评论》第十五号,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