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丝绸服用的禁限与僭越.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代丝绸服用的禁限与僭越   摘 要:明代政府对丝绸的织造和服用有严格的禁限,从质料、色彩、图案和装饰手段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并对各种僭越服用的现象规定相应的惩戒措施,以区分等级、辨明身份。明代中期之后,帝王多有厚赐,时时打破常规,对亲贵、重臣、外夷赐以逾级的高档丝绸,促成自上而下的奢侈之风。民间效仿上层,大量使用丝绸,服用风气在屡屡禁令与不断僭越的矛盾中渐趋混乱,导致明代晚期丝绸服用制度名存实亡。   关键词:明代;丝绸;禁限;僭越   中图分类号:K876.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42(2014)02―0120―07   收稿日期:2013―11―29   基金项目:河南省社科联项目“欣赏性刺绣的发展历史与产业空间研究(SKL--2013--865)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熊瑛(1975一),女,河南开封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   明初,政府即对章服制度做出了明确而详细的规定,上至帝后,下至庶民,服用丝绸各有等第。明代律典中也有成文条则,对丝绸织造和使用中的违禁行为,依其轻重,惩罚各异。尽管章服有序,制度严明,但从文献记载和出土实物中可知,官民僭服丝绸的现象依然存在,且逐渐演成风气,其中缘由耐人寻味。   学术界对于明代服用制度的研究成果丰富,主要是从服饰史、经济史与社会史三个领域展开。首先,服饰史领域的研究主要关注服饰制度,如周绍泉《明代服饰探论》①、王熹《明代庶民服饰研究》②、陈宝良《明代社会生活史》③均涉及明代丝绸色彩、图案所蕴含的身份等级问题,王渊《补服形制研究》细致阐述明代的补服制度的形成及演变。④其次,经济史领域的研究集中于丝绸生产的内容,涉及明代丝绸生产的内容,如范金民的《明代丝织品加派论述》研究了丝绸织造中的增派现象,勾勒出丝织生产变迁的脉络。⑤再次,社会史领域的研究更加关注社会风气的转变,如暴洪昌在《论晚明社会的奢靡之风》中论述了明代世风变化,涉及到了民间对丝绸的大量使用。⑥林丽月《大雅将还:从“苏样”服饰看晚明的消费文化》⑦更为关注晚明丝绸消费的变化。   上述研究厘清了明代丝绸服用的制度流变,也梳理了明代晚期世风转变后的种种消费现象。在典章律例等严格禁限之下,奢侈用度并未稍减,造成了制度条文与时代风气鲜明的矛盾。本文拟在万历《大明会典》等文献分析和出土官员墓葬丝绸实物考证的基础上,探求制度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并对禁限之下的僭越风气做出合理的解释。   一、典章制度中的禁限   丝绸是明代最重要的服用面料,因品种、色彩、图案、装饰手段的差别,档次高下殊异。明代官府对丝绸生产极为重视,仅中央官府作坊就有六处:南北两京均设内、外织染局,内局为内府八局之一,所织高档丝绸专供内廷,外局隶属工部,织造丝绸以备官府赏赐之用;南京另设有神帛堂和供应机房,神帛堂隶属司礼监,专织祭祀所用神帛,供应机房隶属内承运库,织造无定数,主要承办御用匹料及袍服。据万历《大明会典》记载,各地方官营织染局又有22处,而未设织染局的不少州府,其方志的土贡中常列有高档丝绸,这些地方应也设有官营作坊,以应对每年的上贡。   明代丝绸品种丰富多样,规格较高的有芝丝、刻丝、锦和改机,其次为绫、罗、绮等,规格较低的是绢、纱、绌(同“绸”)。具有“织金妆花之丽,五彩闪色之华”的高档丝绸,因耗费物料、人工极多,造价非常高昂,故而也是实际的财物。其织造、分配均由官府垄断,民间不许私织,即使是藩王、大臣只能依靠赏赐获取,因此又是等级的标志。   万历《大明会典》中除了详细规定了各色人等的冠服外,还专门对丝绸的使用做了诸多限制。在品种方面,明初即有令:农民之家“许穿细、纱、绢、布,商贾之家止许穿绢、布”,①品官常服“用杂色纶丝、绫罗、彩绣”,②庶民男女衣服不得僭用金绣、锦绮、纶丝、绫罗”,⑧若有违反,则“事发各问以应得之罪”,服饰“并追入官”。④   律典中对于丝绸色彩的禁限更多,“军民、僧道人等,衣服、帐幔并不许用玄、黄、紫三色并织绣龙凤纹,违者罪及染造之人”。⑧同时,又规定“其朝见人员四时并用颜色衣服,不许纯素”。⑥对女子的服色,早在洪武年问就曾规定:“民间妇人,礼服惟用紫染色绝,不用金绣。凡妇女袍衫,止用紫、绿、桃红及诸浅淡颜色,不许用大红、鸦青、黄色。”⑦天顺时,“玄色样黑绿、柳黄、姜黄、明黄等”颜色被禁,⑧另外,异色经纬线织成的“闪色”丝绸也在禁限之列。大红色纶丝、纱罗服分外尊贵,“惟四品以上官及在京九卿、翰林院、詹事府、春坊司、经局、尚宝司、光禄寺、鸿胪寺五品堂上官、经筵讲官方许穿用,其余衙门虽五品官及五品以下官,经筵不系讲官者俱穿青绿锦绣,遇有吉礼,止许穿红布绒褐。”⑨文武官员按品级规定服色:“一品至四品,绯袍;五品至七品,青袍;八品、九品,绿袍;未入流、杂职,官袍笏带与八品以下同。”⑩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