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传统孝德及现代继承.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孝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高峰论坛 论中国传统孝德及现代继承 赵军华 “孝的观念在我国产生很早。由于农业社会的关系,中华民族是一个家庭观念 浓重的民族。历来认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和万事兴。任何人都离不开家庭生活, 家庭又是人们走向社会的桥梁。人们要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必须首先学会处理 与家庭成员的关系。因此,早在西周时期,周公就把“不孝不友”看作是“元恶大憝” (有似今天的罪大恶极)大加鞭挞。孔子提出“仁爱的思想,但他认为要实现仁爱, 首先要从孝做起。古代流传下来一本《孝经》,其中突出了孝是立德的根本,是最高尚 的美德。 一、传统孝德的基本内容 “孝是相形字,最早见于殷商金文,在周代的金文中便成为常见字。 “孝”象 征着一个孩子托着老人,作服侍状。许慎《说文解字》释为:“孝,善事父母者。从老 省,从子,子承老也”。《尔雅·释亲》中说: “善父母为孝”。所谓“善父母”,即: 亲老,子女养之;亲病,子女侍之;亲死,子女葬之。这方面的准则称为孝道,这类 德行称为孝行,尊孝道有孝行者称为孝子。 孝是人们一种最自然和最应自觉的亲情回报。父母给予儿女生命,父母对于儿女, 出于本能,有一种无与伦比的慈爱。为了儿女,他们甘受千辛力.苦,乃至献出自己的 生命。因此,儿女从小就对父母有一种依恋、亲爱的情感,懂事以后,就想着要回报 父母的养育之恩。这种知恩、感恩、报恩的品德、情感和行为就是孝。古代先哲把这 种亲情回报的纯朴情感提升到”道”的高度,认为“孝应该包括“养亲、敬亲、顺亲、 继亲’’等丰富的内容: (一)孝养、孝敬。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 出入腹我。”(1)父母养育子女含辛茹苦,子女成人后当思反哺之情,尽心竭力供养和照 料双亲,保障父母物质生活的需要,使其安度晚年。孟子认为,不孝者有五种表现, 其中三个方面均为“不顾父母之养”。即“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 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 (2)明确指出和强调了不养父母即为不孝。对父母不但有物质上的供养,还要有精神上 的关心、尊重、体贴和爱戴,如果只养不敬,仍是不孝。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 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3)对父母,如果只是养活,给饭吃, 而不是从心里尊重、敬爱,与养活犬马没有区别。孝敬是一种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敬 爱之情,是比孝养更高的一种伦理尺度和道德要求。 (二)孝顺、孝谏。对于父母,除了尽心奉养,给予精神上的关心和敬重外,还 要顺从他们的意愿,用孔子的话说就是“无违”。“无违”既有不违背父母意愿的含义, 45 孝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高峰论坛 也有不违背礼制,按礼节侍奉父母的含义。孔子认为对父母做得不对的地方,做子女 的可以反复婉转地劝谏,但是当看到自己的意见不被听从时,作为子女也不应滋生怨 恨之心,仍应一如既往地孝敬双亲,以恭敬的态度对待之。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事父 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4),孔子的学生曾子说:“父母之行,若中 道则从,若不中道则谏,谏而不用,行之如由己。从而不谏,非孝也;谏而不从,亦 非孝也。孝子之谏,达善而不敢争辩。”(5)充分表达了孝顺与孝谏的关系。 (三)孝思、孝继。子女要时刻思念和牵挂父母。《论语·为政》记载:孔子的学 生孟武伯问孝,孔子回答:“父母唯其疾之忧。”对于这句话有两种解释:一是为父母 的病疾所担忧;一是怕因自己的病疾而使父母忧。虽然解释不同,但本义都是从体谅 父母出发的。《论语·里仁》中有:“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作为子女要记住父母的年龄,一方面为他们的增寿而高兴,一方面为他们年高而忧惧。 可以说,孝思是从情感深处体现了子女对于父母牵肠挂肚的深爱之情。这种深爱延续 于父母身后的“继志述事”,则是孝继。正如《礼记·中庸》中说:“夫孝者,善继人 之志,善述人之事也。”这罩的“志”和“事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先人的遗愿、事功 和经验。作为孝子要在先人的基础上更加有所建树,以此扬名显亲,为父母增添光彩。 (四)孝丧、孝祭。丧和

文档评论(0)

smd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