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订GB5863-93《内河助航标志》浅论.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修订GB5863—93《内河助航标志》浅论 长江航道局周俊安刘春 航标是航道必备的基础设施,也是船舶安全航行不可缺少的重要 助航设施。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内河航道基础设施建设,为内河航运发展提 供了良好的基础保障。内河水运已成为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 组成部分。 目前,内河航标维护、管理、建设的主要技术依据是国家技术监 项国标”),以及《内河航道维护技术规范》。 一、修订必要性与紧迫性 随着水运事业快速发展,船舶流量增加、船型大型化以及河流沿 岸城镇化的建设,对内河航运基础设施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随着 航道自然条件改善、航道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以及新材料与新技术 在内河航标上的运用,对内河航标技术标准、规范提出了一系列新的 要求。以航路改革为代表的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理念是运用和航标遥测 监控、数字化航道等信息化技术在航道维护管理中的全面运用,以及 桥梁技术的进步,“两项国标已表现出与难以满足航标技术和航运 发展需要的不适应性,事实上,部分内河航道的航标技术状况已经突 破了“两项国标”相关规定。 “两项国标颁布至今已经使用了15年,至今尚未作任何修订。 由于“两项国标”本身存在的体系不完善,标准资源局限性十分明显, 以下几方面尤其突出: 1、标志功能性问题 现有航标种类难以涵盖航标本身本应该承担的功能。原有航标种 类过于强调对航行船舶的引导,忽视了对航道及航道设施的界定和保 护功能。特别是随着航道建设和新型桥梁建设,原有航标种类缺乏明 确的标志相对应,甚至原标准中所定义的某种航标的功能与现实情况 .出现误导性解释,如桥涵标;另外,有些航标种类适应面窄、实用性 差,如管线标;更为突出的是缺乏对航道设施如航道整治建筑物实施 标示和保护的航标种类,等等。因此,“两项国标”中的航标种类功 能性不突出。 2、航标配布技术问题 受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限制,“两项国标”中的航标配布技术 单一,与目前内河航道维护管理实践有很大的差距。如与船舶定限制 配套航标配布、单孔双向通航桥梁或不通航桥孔航标配布、限制性水 域(危险水域、不能抛锚水域、不能采砂水域、地质灾害水域)等等, “两项国标”中既缺乏相应航标类型,也没有明确的航标配布技术要 求。 上述情况在实践中已显得非常紧迫,2007年原交通部“两防”专 项整治活动中,交通部根据全国通航桥梁安全保障要求,明确将修改 完善内河通航桥梁助航标志相关技术要求与配备标准作为“两防”专 项整治活动“回头看阶段任务之一,并明确了具体的完成时间。因此, “两项国标”中的航标配布技术指导性已落后于实践要求。 3、新技术应用问题 目前,信息技术和新材料技术在内河航标中逐步得到运用,如航 标遥测遥控、太阳能电源、LED光源、无线电航标、同步闪光等。 随着数字航道建设和推广运用,虚拟航标与实体航标将处于一个同等 重要的位置。作为内河航标的最高标准,“两项国标”都缺乏相关的内 容。 4、航标建设标准问题 “两项国标’’内容单一,除简单的外形尺度外,对内河航标建设 几乎没有标准性要求,如航标配布类别,缺乏最基本的航标设计视距、 配布密度、灯光视距等技术参数要求,有些要求甚至低于某些规范(如 一类航标配布要求夜间一灯看一灯,而港口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是一 灯看次两灯)。 因此,无论是从标准修订完善客观必然性,还是现实航标技术发 展需求,“两项国标”都存在更新和完善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修订可行性与意义 近年来,全国内河航道部门都十分重视航道建设、维护、管理工 作。长江航道局十分重视内河航标技术工作总结与创新。针对“两项 国标’’中有些内容和要求已不适应当前内河水运发展的情况,几次就 此问题向上级主管部门进行汇报。交通运输部相关部门明确表示,“两 项国标”确实存在修订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因此,在上级支持指导下,在全国内河航道部门共同努力下,修 订“两项国标”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开展“两项国标修订工作,将有效解决我国内河航运基础设施 建设和管理对内河航标技术规范需求。对我国内河航标建设、维护、 管理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l、将进一步完善内河航道建设标准体系。 2、将

文档评论(0)

smd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