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2f经脉脏腑相关和其机制研究的进展.pdfVIP

经穴%2f经脉脏腑相关和其机制研究的进展.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经络与腧穴 经穴/经脉脏腑相关及其机制研究的进展 刘俊岭王俊英陈淑萍高永辉乔丽娜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北京100700) 【摘要l本文从1)-穴位“活动论”,2)一穴对多脏器作用的搜律,‘3)多穴/经对一脏的影响,4,)内脏庆痛 强体表经穴,经脉的特异反应,“.5)穴往注射药物的疔效优予肌肉注射,6)f针刺对内脏细胞己知的特定蛋白袁 9》经穴与由’ 邀的影响,。7)f针刺对相关脏器全基西,全蛋白表达的移响,‘8)经穴与内脏相关联系的外周途径,7 脏联系的中枢途径,710)国外相关研究的概况,,等十个方面回顾了近10年来经交.脏腑相关的概况≥并对该研 究的意义、7。目前存在的问题、未来的研究思路故了初步的分析.科恿系统生物学的知识和技术加强对该课题的 jj:1 醚曳Vt掘涤炎畚疆遮铁灸每魄尚慨+√i_aI?t-,j‘7 ;,量关键词】l。:簪冬脏砖拥券j弩包缉,字绎,,胃绎,举系簿径,毒蠲磐学浮j白磐争I:譬姿暑:“.荔如;。辽蓦i:4参麓j麓j 刺激体表治疗内脏疾患是勤劳、聪慧的中国劳 为穴位是“活”动的。当机体内脏功能出现异常时,穴 动人民在同疾病斗争中的一大发现。正如著名英国 位也从相应的沉寂状态,转向敏化状态,从而使穴位 N∞血锄)称中 的大小和功能发生改变,进而有可能通过穴位刺激对 科学史学家李约瑟博士(Dr.Joseph 国人的这一发现“揭示了人体表反应与内脏器官变 内脏活动产生明显的调节作用【11.这种创新性理论对 化之间存在必然联系的秘密”.人体体表之间、穴位 于解读穴位作用的规律,对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分析经 与内脏之间,内脏与体表穴位之间存在着特定的联 穴内脏相关的机制有可能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获得 系,这种“内连腑脏、外络支节”的经穴.内脏相关 突破性的成果. 学说构成了古人创立的经络学说的核心内容。数千 新近的研究报告t2,31:在胃内灌服稀盐酸造成大鼠 年来,这一中医学的理论有效地指导着针灸临床实 急性胃损伤模型上,尾静脉注射伊文氏蓝,观察到体 践,解除了无数人们的病痛。有关经穴.内脏相关机 表的神经源性炎症反应点的分布节段范围为T2。L4, 理的研究一直是中医针灸研究的焦点,从国家叫二 主要为T9--T11,分布点主要和膈俞、脊中、脾俞、胃 五”、“八五”、“九五”研究规划一直延续至今的国家 俞、中脘和上脘穴区有关;其出现率分别为47.50%, 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近10年来,经穴/经 脉脏腑相关研究仍然主要集中于针刺心包经穴位或 和胃俞为最高.还有说渗出点位于动物双侧肩及肩胛 心经穴位对心脏功能活动的调整作用;针刺胃经穴 骨之间、C8--T4脊椎水平的皮肤,腰背部(较少). 位对胃肠功能活动的影响;针刺背腧穴对相应内脏 而灌服生理盐水组动物没有或者很少出现。“足三里” 活动的影响;针刺肝经、肾经、脾经穴位对子宫.卵 穴区渗出点处皮下组织的5-HT和SP的含量升高.说 巢功能活动的影响等机制的分析,取得了多项科研 明在病理状态下穴位处于激活状态。临床报告【4】,在确 成果和前所未有的进展。 诊的急性胰腺炎病人身上,用穴位(胰腺穴)诊断法 诊察,穴位反应阳性率高达100%。在怀疑为急性胰腺 l从强调针刺穴位的准确性到主张穴位是“活”动 炎病人上,穴位诊断的准确率为97.4%。上述理论和论 结果为针刺作用机制的研究开创了新的思路,为临床 文 的, 可随内脏病变的发生

文档评论(0)

bb2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