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时文,学写作.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品时文,学写作   【时文展示·记叙文】   那个男孩   曹春雷   周日,去了大山里的一个小村。把车放在村口一家“农家乐”饭店的院子里。当地人在路边叫卖山货,有卖核桃的,有卖栗子的,还有卖金银花茶的,看见我来,都起劲地招呼。居然还有个小男孩,不招呼,只是仰着小脸看我,面前的竹篮里,是几串紫色的山葡萄。我蹲下来,问:“多少钱啊?”他伸出5根手指,声音脆脆的:“5元。”他大概有八九岁吧。   “我买了。”我说。小男孩很高兴,但看着我递过去的一张20元纸币,没接,小声说:“我找不开。”我说:“不用找了,这样吧,你能不能给我当导游?”导游?小男孩不理解。“就是你领着我在山上逛逛,行不?”小男孩这回听明白了,高兴地说:“行啊!”这才接过钱去,小心叠了叠,放在裤兜里,又从外面按了按。   我们开始上路。我拿着相机,他挎着竹篮,背着我的相机包,是他执意要求背的,背带很长,包抵着他的腿肚,走起路来,一下一下碰他的腿。我问他叫什么,他说叫“李根根”,是爸爸起的名,希望他长大以后,无论到了多大的城市,走出多远,永远要记着自己的根在大山里。问他长大了打算去哪里,他说去北京,读北京大学,口气不容置疑。   李根根是位合格的导游。他领我去了我想去的地方,河流奔涌的峡谷,野花灿烂的坡地,群鸟齐鸣的山林。他还成为我镜头里的模特。这个朴实可爱,如山间小鸟的孩子,让我高兴极了。中午,我们回到“农家乐”饭店,我说我请你吃饭,你去和家里说一声。他说不用,我妈妈在外面打工,晚上才回来。“你爸呢?”“他在深圳打工。”“那你中午咋吃饭呢?”我问,他说:“我会自己做饭,我会炒土豆、炖白菜,做出来的菜可好吃了。”说这话时,一脸骄傲。   饭桌上,他望着丰盛的饭菜,有些不好意思,说:“妈妈说,不能白吃人家的饭。”我说你是我的导游啊。他说要不我给你唱首歌吧。然后,他唱了一首儿歌,歌声如山间的溪流。唱过后,他才安下心来吃菜,狼吞虎咽的模样,让我心疼。饭后,我送他回去,在他卖山葡萄的地方,他下了车。他说叔叔你在这等我,我一会儿就回来。然后,一溜烟跑了。不多时,他气喘吁吁回来了,抱着一些栗子,像是刚从树上摘的,还带着新鲜的叶子。我收下了。我俯下身,紧紧地抱了抱他,我的朋友,李根根。   (原载2013年2月7日《扬子晚报》“繁星”副刊)   【阅读鉴赏】   细节让人物“活”起来   ——《那个男孩》描写技法赏析   曹津源   细节描写是对人物、环境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的具体摹绘,或对事物发展中某一细微事实的真实的形象描写,它是构成记叙文内容的重要因素,是具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化个体。考场记叙文的常见病之一,就是细节描写的雷同、平庸、粗疏甚至缺失,造成人物的单薄、立意的肤浅和情感的平淡。记叙文把人物写活,离不开细节的支撑。鲁迅《故乡》中的一处细节描写一下子让人物“活”起来:“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请注意,杨二嫂的动作细节“塞”是在“絮絮的说”的烟幕下麻利而不慌乱地完成的,这使我们形象地看到了她的自私、放肆和泼悍,看到她被当时社会所扭曲的心灵。一个动作含有如此丰富的信息,这就是细节描写的魅力。   《那个男孩》中的主人公李根根淳朴懂事,人小志大,天真可爱,让读者感动。读罢掩卷,文章的细节描写,使小男孩形象长久浮现在眼前。   作者运用细节描写的秘诀是:   细节“细”。小男孩“执意要求背”相机包,作者的描写没有到此为止,而是将笔触延展开去——“背带很长,包抵着他的腿肚,走起路来,一下一下碰他的腿”。小孩的“小”,及其热情勤快,懂得体贴人,都在这细化了的描写中传达给读者。   细节“真”。小男孩不好意思“白吃人家的饭”,主动唱了一首“如山间的溪流”的地道儿歌,然后才“吃菜”——“狼吞虎咽”地吃菜,这一“唱”一“吃”,既见天真,更见真实——或是出于山路跑多了肚子太饿,或是小男孩想吃快点早点回去——家中还有好多事等他做呢,或是难得一遇如此“丰盛的饭菜”……用“狼吞虎咽”这一成语,写出了小男孩令人同情的“真”,惟其如此,才符合小男孩“八九岁”的年龄特征。小男孩以“仰着小脸看”人的方式推销山货的细节,诉说长大了上北京大学的志向和不容置疑的语气,“一脸骄傲”地表达自己做的菜“好吃”……这些细节也都是既新又真的妙笔。   细节“新”。细节以就境设喻的形式出现,新人耳目。将小男孩喻为“山间小鸟”,诉之视觉,其淳朴可爱之状凸显;以“山间的溪流”比喻小男孩之歌声,诉之听觉,那歌声潺潺流入读者的心田,多清澈动听啊!   细节“活”。“活”,表现在动态感强,触及内心,寓意鲜活,体现个性。小男孩“这才接过钱去,小心叠了叠,放在裤兜里,又从外面按了按”,一连4个动作,活灵活现地凸显小男孩的谨慎与稳当,这看似与其年龄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