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语“马”词群研究综述
摘要:马是人类生活中一种常见的家畜,因此,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马文化都极为繁荣。与日常生活和军政事务有关的风俗礼仪之中有马的因素;作为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文学作品也对马给予了较多的关注。由此催生了关于马文化的作品研究和民俗研究,以及“马”词群的语形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研究。目前国内关于马文化的作品研究和民俗研究比较深入,但是对于“马”词群的语形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研究的力度尚有缺欠。
关键词:马 文化 认知 综述
马是人类生活中一种常见的家畜,与人类生活紧密关联,因此人们对马的用途和社会影响有全面的认识,对马的日常驯养和管理有丰富的经验,对马的生理特征和种族演变也有科学的研究。人们对马文化的研究不仅体现在马的实体方面,而且在意识形态方面的研究也呈现出极为繁荣的景象。
一.对文学作品中马文化的研究
文学作品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与人类生活紧密相关的马自然而然地以相当高的频率出现在文学作品之中,因此,文学作品成为马文化研究的重要资料。
1.专书研究
以对《诗经》中马文化的研究为例,郝思瑾、高婉瑜、赵宏艳等指出《诗经》开创了以马喻人的传统。郝思瑾考察了《诗经》中的“马”字出现的情况,认为“马”字共出现四十九次,提及各种马近二十种,描写马的诗句上百首,反映了马在当时的交通、军事、田猎和祭祀等日常生活和活动中被广泛使用;认为《诗经》中常以马喻人,包括三个方面:首先,以马喻君子贤人;其次,被用来指代百姓,有时还指代具体的个人;再次,用马来代指财富和战争。高婉瑜研究了《诗经》中出现的马的名目,并以《说文解字》、《毛传》、《尔雅》、《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为基础,综合诸家之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例如:“驹,见于《周南?汉广》、《小雅?皇皇者华》诸篇,《毛传》:‘五尺以上曰驹。’《孔疏》:‘五尺以上,即六尺以下。’按:依照上述,驹应是身材较小的马匹,《说文》云:‘马二岁为驹,三岁为?’,以年龄划分驹、?,《汉语大字典》释驹为‘少壮的马’,融合两说,今以驹为小马总名。”她还根据《周礼?夏官》的记载,具体研究了六式马即马的用途,那就是种马(繁殖用)、戎马(军事用)、齐马(祭祀用)、道马(驿传用)、田马(狩猎用)、驽马(杂役用),并披沙拣金地研究了五首咏马诗,认为马匹除了作为交通、田猎代步工具基本功能外, 特别之处是具有财富意象。赵宏艳也研究了《诗经》的马,较之高婉瑜,赵宏艳更详细地描写了形容马的词语,从病马、健壮之马、马行走貌三个方面分析《诗经》中的马,发现这些词语多以叠音词为主,它们句式整齐、结构相同、词性相近,富有韵律美感,例如《郑风?清人》“清人在彭,驷介旁旁”、“清人在消,驷介??”、“清人在轴,驷介陶陶”。 在研究马的主要用途时,赵宏艳认为《诗经》涉及到的马的用途主要有三种,军事、狩猎和迎亲嫁娶,
本文属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 “汉语‘马’词群的语义范畴及隐喻认知研究” (项目编号:2013y577)
1王 琼(1967―)女 云南镇雄人 昭通学院人文学院 副教授 硕士 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地方文化
2董彦屏(1977―)女 重庆人 昭通学院人文学院 讲师 硕士 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现代汉语
并作了具体统计,涉及军事的有10 篇,即《邶风?击鼓》、《?风?定之方中》、《郑风?清人》、《秦风?小戎》、《小雅?采薇》、《小雅?出车》、《小雅?六月》、《小雅?采芑》、《大雅?大明》、《大雅?抑》;涉及狩猎的有6 篇,即《郑风?大叔于田》、《郑风?叔于田》、《齐风?还》、《秦风?驷?》、《小雅?车攻》、《小雅?吉日》;涉及迎亲嫁娶的有5 篇,即《周南?汉广》、《齐风?载驱》、《小雅?鸳鸯》、《小雅?车?》、《大雅?韩奕》;赵宏艳通过对马的用途的分析,提出了马对周族的兴盛起了决定性作用的观点。
以对《三国演义》中马文化的研究为例,吴娜指出《三国演义》中的马具有通神示警的神性化色彩,义马救主、义马殉主发展了马的神性化,赐马行为是古代马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最终形成了蕴涵着中国古代特殊马文化的“宝马英雄”的组合,并且这种组合进入了民族深层的文化心理。
2、专人研究
夏兆辉研究了杜甫诗歌中名目繁多的马,例如“大宛马”、“胡青骢”、“骅骝”、“骠袤”、“汗血马”、“肥马”、“瘦马”、“病马”、“快马”、“龙媒”、“老马”、“白马”、“骠”、“骏”、“紫骝”、“乘黄”、“ ??”“赤骥”、“戎马”、“蕃马”、“老骥”、“鞍马”、“天马”、“骊驹”、“驹”、“笼马”、“铁马”、“枥马”、“俗马”、“肥马”、“细马”、“凡马”等,认为这些“马”被作者赋予了深刻的文化性,形成了 “骁腾的神骏”――“悲愤的骢马”――“废弃的瘦马”――“漂泊的老马” 的意象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