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柳下惠思想与当代社会研究 219
浅论研究“和圣、“和文化的意义
李明杰
和圣柳下惠,展姓,名获,字禽,又字季,因居柳下,或云食采于
柳下,卒后其妻私谥以“惠”,故日柳下惠。孟子将柳下惠与伯夷、
伊尹、孔子并称为“圣人”,称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孟子·万章
下》),被后世尊为“和圣”。
柳下惠是我国春秋前期鲁国的一位贤人,出身于鲁国公族。
其故里在今山东新泰市西柳(今宫里镇夏家隅村)。其一生官位
并不显赫,仅为士师,但终生维护周代礼仪,具有后世儒家理想道
德风范和形象。《左传·昭公二年》云:“周礼尽在鲁矣。”柳下惠
的行为、思想、道德深深打着鲁文化的烙印。其事迹载于先秦众多
典籍。他去世后,其妻之诔文全面评价了柳下惠的德行。诔日:
夫子之不伐(夸耀自己)兮,夫子之不竭(尽、完全、全部。
不竭:指德行众多)兮,夫子之信诚而与人无害兮。屈柔从
俗,不强察(细看,看清楚)兮。蒙耻救民,德弥(德:道德品
质;弥:广大)大兮。虽遇三黜(罢免),终不蔽(遮挡,掩蔽。
不蔽:指德行不能被掩蔽)兮。恺悌(和易近人)君子,永能厉
(磨砺)兮。嗟(叹息)乎惜哉,乃下世(去世)兮。庶几(差不
多,或许)遐年(高龄,长寿),今遂(竟,终)逝兮。呜呼哀哉,
魂神泄(终止,离去)兮。夫子之谥(古代有地位的人死后加
给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宜为惠(仁爱,宽厚)兮(《列女
传》)。
220 柳下惠风和
“恺悌”,即和易近人,是柳下惠道德之核心。柳下惠的道德、
思想、行为准则对后世影响很大,成为人们心目中的道德典范,受
到孔子、孟子的高度赞誉。孔子认为柳下惠的行为合乎“仁”与
“智”的道德标准,具有圣人的境界。孟子则直接把柳下惠与伯夷
(商末孤竹国君的长子。孤竹君以次子叔齐为继承人,死后,叔齐
让位于伯夷,伯夷不受,后来两人都投奔到周。周武王伐纣时,兄
弟二人拦马阻谏武王;周灭商,两人隐居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
伊尹(商汤之相,曾辅助汤灭夏)、孔子并称为“圣人”。孟子日:
“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
子,圣之时者也。”(《孟子·万章下》)正因为柳下惠一生和悦平
易,讲究信诚,“言中论,行中虑”(语出《论语·微子》。合乎法度,
行为经过思虑),符合后来儒家的中庸之道,故以圣贤著称于世。
清代学者刘逢禄将柳下惠与孔子作比,给柳下惠以崇高评价,说:
“在鲁言鲁,前乎夫子而圣与仁,柳下惠一人而已。”(《论语述何》,
见于《皇清经解》)。
柳下惠的道德品质所体现的“和”,即后世儒家所倡导的中庸
之道。“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和”即随和、调和、和谐,
其文化表述就是中和。《礼记·中庸》目:“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
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
道也。”意思是说,喜怒哀乐等感情未表现出来叫“中”,表现出来
并且符合于节度叫“和”。中啊,是天下最大的根本所在;和啊,是
天下最普遍通行的准则。《老子·二章》说“音声相和,前后相
随”,就是说“和”是谐和之意。《论语·学而》中的“礼之用,和为
贵”之“和”意为适中,恰到好处。《山海经·海内经》中的“凤鸟
见则天下和”之“和”有和解、讲和、和平之意。
中华民族自古讲“天人之和”,这种深奥的哲学观念,集中体
现在“中和位育”4个字之中。这一理念源自《礼记·中庸·天命
章》:“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其意思是说达到了中和,天
柳下惠思想与当代社会研究 221
地就可各安其位,万物便能生长发育了。这是有关宇宙运行、万物
诞育、社会人生的重要理念,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它的价值在当代
社会体现得淋漓尽致。当今社会,从中央领导到普通百姓,各行各
业,社会各界用得频率最高、使用最时髦、最广泛,而且要求做到和
力求实现的一个词就是“和谐”。2005年9月15日胡锦涛在纽约
联合国首脑会议上作的《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
界》讲演中说:“中国共产党是以‘和’治国,安天下。”这里所说的
“和”即“和谐”。中国要建设和谐社会,世界要建设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