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古代藏书文化考.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泉州古代藏书文化考 陈文革 (泉州市图书馆 福建 362000) 摘 要 概述、回顾泉州古代藏书文化史。分析、探讨泉州藏书的特点:藏书事业与政治、经济、文 化、社会等因素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的传继性;私藏家的身份特征与藏书的家族性;私藏家具有嗜书好学、 崇尚知识的人文精神;泉州私藏家在目录学上有建树,贡献大。 关键词 泉州 藏书文化 藏书家 传继性 家族性 目录学 泉州自唐以来,藏书事业渐入佳境,其兴衰与泉州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因素息 息相关密不可分,而且在各个历史时期呈现出各具不同的时代特点。有关泉州古代藏书文化史研究的文章 较少,本文试着就泉州古代藏书史及藏书特点进行简要的概述回顾、分析探讨。 1 泉州历代藏书文化史 1.1 唐、五代是泉州藏书萌芽期 在唐、五代,虽然泉州的社会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文化教育事业仍没有大改观,尚处于起步 阶段,州治未建有正式的州学,各县也均未建有县学。州、县学是官家藏书重要之场地,由于机构场地缺 失,就更遑论官府藏书了。唐、五代泉州仅有南安石井的杨林书院、晋江的集贤书院和张九宗书院见于史 载,书院数量极其有限说明书院的发展正处于萌芽发端阶段。私藏及私人藏书家未见有载于史籍。寺院藏 书在这一时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泉州开元寺经楼藏量达三千卷之多。这与五代泉州主政王氏父子迷信佛 教,大造寺院,推崇佛教关系巨大。时称泉州为“泉南佛国”。 从藏书主体、体系及藏书规模、数量来考察,唐、五代泉州的藏书事业正处于萌芽期。 1.2 宋元时期是泉州藏书兴盛期 宋元时期,泉州港成为东方第一大港,经济发达,社会稳定,科举兴盛,在历朝中,宋代进士人数最 多,著述数量也比前代大幅增加,刻书业颇为发达,出现官署、坊间和私人刻书,出现专门以刻书为业的 村落。泉州所印书籍通过泉州港流传至海外,“宜其刻书为诸州冠也” 张秀民先生语 。 宋代泉州建立了完整的州学、县学,而且各种形式的私学也得到发展,其数量和规模都远远超过唐五 代。《泉州府志》记载了太守刘子羽重建的孔庙规制中,设有藏书阁;宋代泉州太守章良曾增加官书 3500 多本的事迹。泉州境内先后建有十所规模宏大的书院,书院藏书楼多建在书院中轴线上,或位居讲堂之后, 显示出藏书地位的重要。泉州佛教在宋元时期最为鼎盛,寺院凡千百数,财力雄厚。僧尼众多,不乏名僧 和佛教著述。开元寺规模宏大,藏经处所几经变迁,先为经楼,次为藏殿,再为甘露戒坛、法堂。宋代泉 州藏书风气浓厚,私藏家计有苏颂 1020-1101 、陈汝揖 1093-1153 、石起宗(1140-1200)、赵希直等 11 位。 1.3 明清两代,泉州私藏兴起,寺院藏书衰微 明清两代泉州港中落,逐步沦落为地方小港。加之“禁海”、“迁界”政策,泉州经济遭受重创。官 府藏书在明清两代初期都比较低落。佛教日渐衰微,寺院藏书受到极大的冲击,损毁殆尽。明清时期,商 品经济在泉州开始萌芽、发展,泉州民间私商海外贸易空前的繁荣,印刷出版业也得到发达和繁荣。这些 为私家藏书的壮大繁荣提供了有利的物质条件。明代泉州私人藏书规模普遍较宋代大得多,动辄万卷之多, 黄居中更甚,拥书藏六万余卷。明代较著名的私藏家有黄居中 1562-1644 年 、丁自申 1526-1583 年 、 何乔远 1558-1631 年 、黄凤翔 (1538-1614 年)等 11 位。清代泉州藏书家众多,计有 24 位,藏书规模 普遍较大。最为著名的藏书家当推晋江黄虞稷,承家传,藏书达 8 万余卷,著《千顷堂书目》32 卷传世; 安溪的李光地好聚古书,多藏宋元刻本,藏书极其丰富。 2 泉州古代藏书的几个特点 2.1 藏书事业的兴衰与否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因素紧密相关 唐初,泉州文教事业远远落后中原,泉州地区无人参加进士考试,后人形象地比之为“在汉如长夜, 在晋如昧爽。”加上当时泉州还没有正式的州县学,印刷技术又不发达,官家、私家、书院藏书的发展缺 少必要的物质条件和社会基础,无法得到充分的发展,只能处于萌芽阶段。明代统治者不重视佛教,官府 征苛“饷额在寺,法重僧逋”,加上“豪强和悍恶佃户吞占”,倭寇骚扰,不少寺院“僧亡寺废”。因而 寺院藏书受到极大的冲击,寺院藏书损毁殆尽。明清两代私人藏书家数量众多,藏量丰硕。究其原因,一 方面是社会读书风气旺盛,印刷技术更加成熟、普及,另一方面也与当时泉州商品经济开始发展密切相关。 可以说,治乱兴衰,无不左右藏书事业。 2.2 泉州古代藏书具有明显的传继性 传继性在寺院藏书上尤其鲜明突出。泉州开元寺是座千年古刹,历经唐、宋、元、明、清迄今,千百 年间寺中藏书虽说遭受虫蠹蚁蚀、兵燹战乱,但是仍有相当部分珍贵的典藉得以传续至

文档评论(0)

wuhuaiyu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