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变迁中文化记忆的延续和重构--东乌珠穆沁旗蒙古族集体祭火仪式的田野考察.pdfVIP

社会变迁中文化记忆的延续和重构--东乌珠穆沁旗蒙古族集体祭火仪式的田野考察.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社会变迁中文化记忆的延续与重构 ——东乌珠穆沁旗蒙古族集体祭火仪式的田野考察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周梦然 文化是区别于不同民族或群体的分野,而维系着不同民族文化传承的关键在于每一个民 族都有着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独特记忆方式。祭火仪式作为承载着蒙古族传统文化的一个载 体,它不仅承载着蒙古族最遥远的文化记忆,同时也是集体记忆的起始点。蒙古族民众通过 参与祭火仪式不断强化着族群的公共记忆,同时也在重复操演祭火仪式的过程中不断地重构 集体记忆。在当代社会变迁语境下,传统以家庭为核心的祭火仪式正在被现代化、市场化等 外部力量不断修正、改造,这不同程度影响到了祭火仪式文化记忆的传承模式。为了适应社 会变迁,蒙古族祭火仪式也不断地被传承主体进行调整和重构,文化记忆就在仪式调整与重 塑的过程中不断地延续与重构。 一、延续的传统:祭火仪式的公共记忆 蒙古族祭火是有着悠久历史底蕴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祭祀习俗。在蒙古人心目中,火 象征着神圣、力量、生命和繁衍,火神作为掌管家中香火兴旺、人畜繁盛的家庭守护神,千 百年来受到蒙古人们的尊崇和膜拜。早在远古游牧时期,蒙古游牧先民就有火崇拜和火祭祀 的痕迹。由于生产力低下,火的发明和使用为早期游牧先民的生活提供了温暖和熟食,逐渐 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因此火逐渐被神圣化成为游牧先民崇拜的对象。。早期蒙 古族祭火是从原始崇奉天地火的萨满信仰中演变而来的一个习俗。”1到了十三世纪,蒙古族 在漠北草原日益兴盛强大,成吉思汗带领韶驮在东征西战的过程中实现了民族融合与文化交 流,祭火文化在这个时期日渐丰富。 东乌珠穆沁旗(简称东乌旗)地处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北部,乌珠穆沁草原风貌 保存完整,素有“天堂草原”之称。由于遗处边疆(北与蒙古国交界)、牧民生产生活主要 依靠畜牧业,因而东乌旗的广大牧民至今仍保留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民族习惯,并形成了独 具特色的民族风俗,是我国蒙古民族风俗习惯保留最为完善的地区之一。一直以来乌珠穆沁 人为了兴旺香火,驱灾聚福,在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以蒙古包为祭祀空间传承并延续 着传统家庭祭火仪式。相传腊月二÷三是平民祭火的日子,腊月二十四是台吉2祭火的日子。 直至今日,东乌珠穆沁旗勃儿只斤姓氏的蒙古族依旧保持着腊月二十四祭祀的传统。乌珠穆 1敖·元登:‘乌珠穆沁祭火礼俗(蒙语),内囊古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年,第1-2页. 2台吉:蒙语。指“贵族”,一般黄金家族的首爱才能称台吉。 沁人尊称火神为“嘎林汗额和”1。当地人认为火神是一位女神,她的形象犹如一位母亲, 守护并掌管着家中的香火传承。人们对象征着神圣,力量,洁净的火神无比崇拜敬畏,由此 也形成了许多与火有关的禁忌。例如,人不可以从火上走过,刀尖或者其他尖锐的刃具不可 以捅入火中,更不可以辱骂火或向火泼洒污秽物。 乌珠穆沁的传统祭火习俗是以家庭为核心的祭祀习俗,参与群体往往是本家族的成员。 祭祀可分为全羊祭和羊胸骨祭2,传承至当代的传统祭火仪式大多是羊胸骨祭。在祭火仪式 的当天早晨,全家人到山上沙窝里捡拾针茅草、芨芨草,以备晚上祭火时用。蒙古包是家庭 祭火仪式的祭祀空间,所以在祭火的当天,全家人将蒙古包内外打扫干净,扫拂蒙古包中的 马鞍具、被褥、毡垫上的尘土;打扫蒙古包天窗、椽、哈那上的灰尘;收拾五畜的棚圈。乌 珠穆沁妇女在祭祀当天用平日积攒的白驼绒、白绵羊绒捻装饰羊胸骨需要的毛线。约到中午 时分,家中的妇女开始煮胫骨、四条长肋骨、结肠、羊胸骨和阿木苏J。约到下午的时候, 女主人将煮熟的羊胸骨盛出待其冷却,由家中的男主人装饰羊胸骨。在装饰前,装饰者要洗 手、整理好衣帽,一只捧蕾羊胸骨,另一只手握乃,从胸骨尖部开始将羊胸骨上多余的肉 剔掉,再将红枣、葡萄干、奶酪、糖、焚香等放入羊胸骨内,随后用羊肚油膜包住修饰好的 羊胸骨,然后男主人将捻好的毛线在胸骨尖处按顺时针方向绾绕三匝,如此反复几次羊胸骨 便装饰好了。临近傍晚的时候,家中长者将图拉嘎4供奉至蒙古包正中间,陶瑙(天窗)的 正下方,整齐地将牛粪或劈成四方形的榆树木摆放在图拉嘎中。用扎勒玛嘴针茅草或芨芨 草绑于图拉嘎的四个支柱上,并挂上羊尾、包肚浊或羊尾油。 夜晚当星星出来后,男主人安顿好牲畜,全家人身着节日盛装依照长幼尊卑的座次顺序 围坐在图拉嘎前等待祭火仪式的开始。首先家中长者站在蒙古包最北方向装饰一新的图拉嘎 进香,妇女点燃佛灯。接下来,家中长者(必须是男士)点燃图拉嘎里的榆木,并

文档评论(0)

wuhuaiyu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