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工程学
维普资讯
第22卷第 7期 徐 州 工 程 学 院 学 报 2007年 7月
V01.22 No.7 JournalofXuzhou Institute ofTechnology JUL.2007
汉画像研究范式的历史转型 (上)
— — 金石学式与考古学式的研究
朱存明
(徐州师范大学, 江苏 徐州 221116)
【摘 要】 本文对汉画像研究方法的历史嬗变进行了探讨,清理出四种不同的研究方法,就
是金石学的、考古学的、文化学的、艺术学的研究。此四种方法有纵向的历史发展过程,是一个时代
学术兴趣和研究成果的不同反映;从横向上看,又是一个时代对相同研究对象的逻辑展开,是对汉
画像 图像的不同层面的不同阐释。四种范式当然不是一个历史的替代过程,而是相辅相成,时有包
容的。这里先发表的是上篇。
【关键词】 汉画像;艺术研究;方法论;历史转型
【中图分类号】 K87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704(2007)0743019-05
汉画像是一种视觉艺术,对它的研究应放在视 刻石铭文。它主要以著录和考订古代铜器和石刻为
觉文化的宏观框架中。由于不同的时代对视觉的重 主,注重的是文字资料,企图达到证经补史的目的。
视是不一样的,因此对视觉艺术的创造、欣赏、接受 但有些时候他们也记录器物上的一些图像资料。此
的方式也不一样,研究便形成了不同的体系和方法, 研究方法反映中国古代重视语言文字符号,轻视视
这构成了汉画像研究的历史。这种历史的形成与一 觉形象的正统观念。就在他们边缘性的书写中,留
定时代的精神氛围和研究者的个人嗜好相关联。可 下了汉画像的记录。
以清理出四种不同的研究方法。
汉代石祠堂的画像,首先以其地理标志,引起战
这四种方法为:1、金石学式的研究,2、考古学式
争史家和地理志学家的注视。东晋末年,戴延之在
的研究,3、文化学式的研究,4、艺术学式的研究。从
《西征记》中首次记载 了今山东地区鲁恭 (应为
历史和逻辑的观点看,此四种方法有纵向的历史发
“峻”)墓前的石祠、石庙及其画像。 “冢前有石祠、
展过程,从横向上看,又是一个时代对相同研究对象
石庙,四壁皆青石隐起。自书契以来 ,忠臣、孝子、贞
的逻辑展开。下面对四种研究方法作一简要论述。
妇、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形象,像边皆刻石记亡,文字
一 、 金石学式的研究
这是出现最早的一种研究方法,大约起源于汉, 分明。”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 《水经注》,在 “济水”
中经北宋到本世纪初。金石学是中国考古学的前 条下,较集中记载了一些汉代的祠堂画像。如记载
身,近似于欧洲的铭刻学。据孙星衍序 《环宇访碑 汉荆州刺史李刚墓的石祠堂,“四壁隐起,雕刻为君
录》的说法,金石之学,始 自 《汉书 ·艺文志》所载秦 臣官属龟龙凤之文,飞禽走兽之像,作制工丽,不甚
收稿 日期 :2007-06-20
基金项 目:国家社科基金项 目“汉画像与中国审美观念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03BZX060)。
作者简介:朱存明 (1956一),男,江苏徐州人,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南京大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汉画像艺术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美学研
究。
· l9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