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人对海岛通名认识.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古人对海岛通名的认识 王建富蒋腾蛟 【摘要】我国海域辽阔,海岛众多,是世界上海岛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1】。在漫长的历史 长河中,我国先民在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即开始认识海岛,开发海岛、利用海岛,并形成了 约定俗成,层级清晰,普遍通用的海岛通名用词体系。这些通名用词,与汉字的造字方式紧密 相连,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值得我们参考借鉴。 【关键词】海岛地名命名 一、我国的海岛概况 我国海岛我国的岛(礁)位于亚洲大陆以东,北太平洋西部边缘,广泛分布在南北横跨38 个纬度,东西跨越17个纬度的海域中,最北端的是辽宁省锦州市的小石山礁,最南端的是海 南省三沙市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最东端的是台湾省宜兰县的赤尾屿,最西端的是广西壮族 自治区东兴市的独墩。据908海岛专项调查统计,总数为10312个(含港、澳、台地区),分布 在沿海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49个副省级和地级市,168个(县、市、区),海 岛陆域总面积7.72万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1.68万公里【2】。 二、地名的起源及其古人对地名命名方法的认识 地名伴随人类社会形态的产生而出现。随着原始人类的进化,人类开始使用工具进行狩 猎与种植,并以不同的语言代号指称不同的地理实体,同步产生了口VI相传原始的地名。文 字出现以后,原始文字的一个重要功能也是记录地名。2009年9月在河南安阳召开的中国首 届甲骨文地名保护学术会议成果显示,在目前发现的甲骨文中,记载有地名一千多个,涉及 到山、河等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及行政区划和聚落等人文地理实体名称。出现了都、城、邑、鄙、 方等时比较重要的地名通名的用法。此后,《山海经》、《左传》、《诗经》、《尚书·禹贡》、《汉书· 地理志》、《越绝书》等都有大量的地名记载,其中全文1194字的《尚书·禹贡》涉及地名150个 左右。据华林甫先生考证圈《:汉书·地理志》叙述了公元2年西汉皇朝103个郡国及其下辖1587 个县级政区的名称,175个山系名称,361个水系名称,其记载的地名超过4500处,并对其中 40多个地名的来源作了解释,很多汉代以前文献里所记载的地名赖此得以知其位置。与此同 时,华林甫先生也考证了两汉时期的《汉书集解》、《地理风俗记》、《十三州记》、《陈留风俗 传》、《尔雅》、《说文解字》、《释名》等著作14],归纳了其中邦、都、城、郡、州、县、井、丘、甸、乡、 邑、邻、里、党、亭、鄙、墟、关、方等行政区划和聚落名称,山、丘、阜、陵、冢、阪、冈、嵩、岑、乔、 岵、屺、埒、圳、林、麓、江、河、水、涧、渎、川、泽、池、浸、泉、海、地、土、田、壤、原、陆、衍、隰、泽、 浍、卤、沟、洲、渚、岛等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名称通名用词的含义和用法。如,应劭所著《风俗 通义·山泽篇》中有“林,树木之所聚生也”;“丘之绝高大者为京,谓非人力所能成,乃天地性 自然也”;“麓,山足也”;“丘之字,二人立一上,一者地也,四方高,中央下,像形也”;“墟者,虚 ..97—. 也……败为丘墟也”;“水草交厝,名之为泽,泽者,言其润泽万物,以阜民用也”;“湖者,都也, 言流渎四面所猥都也,川泽所仰以溉灌也”;“渠者,水所居也”等。《尔雅》有“大野日平,广平 日原,高平日陆,大陆日阜”;“大陆日阜,大阜日陵,大陵日阿”;“崖内为陕,外为隈”;“山大而 高嵩,山小而高岑”;“水中可居日洲,小洲日渚,小渚日浊,小浊日坻”等等。这些著作总结了 古人在实践中约定俗成,类别完整,层级清晰的通名使用体系,也总结了“水北为阳、山南为 阳”,“水南为阴”等地名专名命名原则,对后代的地名命名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后世使用地 名通名使用的规范,多数至今仍在仍在遵循、使用。 三、我国古代地名学对海岛通名的认识 我国古代对海岛的记载,最早出现在战国前后。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尚书·禹贡》在九州 的第一州“冀州”毗名词条下记载“冀州:既载壶口,治梁及岐……恒、卫既从,大陆既作。岛 夷皮服,夹右碣石人于河。”在随州地名词条下又载:“岛夷卉服。”西汉孔安国对此解释说;“海 曲谓之岛,居岛之夷,还服其皮,明水害除”;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对 “岛”字这样解释:“海中往往有山可依止,日岛。从山鸟声。”与许慎同朝代的刘熙《释名》又解 释:“岛,到也。人所奔到也。”可见,古人对海岛最初源于对海中有大量鸟类栖息或以鸟为图

文档评论(0)

zaqxsw123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