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茅莓的本草流源与考证
1 2*
陈小露 ,梅全喜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药学部,广东中山528400)
摘要:目的:自古以来茅莓与同科属的粗叶悬钩子以及覆盆子等存在品种混淆现象,为
澄清混乱,保证药物在临床上的正确使用,现考证其基源及品种,并对以往文献记载的错误
和混乱进行澄清。方法:通过查阅与茅莓相关的本草古籍以及现代文献记载,梳理归纳。结
果:茅莓与同属的粗叶悬钩子在植物形态、名称这两个方面经常混乱,但是现代药理研究表
明,茅莓药理作用主要侧重于心血管系统方面,而粗叶悬钩子主要在抗肝损伤方面,就其临
床应用而言,两者也有区别,不应该由大叶蛇泡簕作为茅莓的代用品。结论:通过本草考证,
历代所记载的藨(蛇泡簕)的原植物应当为蔷薇科植物茅莓Rubusparvifolius L. 。
关键词:茅莓;悬钩子;藨;蛇泡簕;红梅消
茅莓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广泛运用于中医临床,具有清热解毒,祛风利湿,活血凉血的
作用,主要用于感冒发热,风湿骨痛,跌打损伤等。原植物为落叶小灌木,生长于向阳的山
坡、路旁、荒地灌丛或草丛中,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四川及我国中南地区以及华东各
省,广东各地有产,以南海、阳山、郁南等市县出产较多[1] 。1977 版《中国药典》将其收录,
但后来各版均未见记载,《广东省中药材标准》(第二册)将茅莓根收载,植物来源为蔷薇科
植物茅莓 Rubusparvifolius L. 的根。由于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其植物形态以及在名称上常有
混淆的状况,并且这些药物同名异物的现象较为严重,现从茅莓的植物形态、品种、名称以
及药用源流等方面的记载进行梳理归纳,以期澄清混乱,正本源流,为临床的正确使用提供
理论依据。
1 品种源流
早期本草古籍对茅莓的品种记载较为模糊混乱,笔者推测主要是由于悬钩子属植物其果
实形态在古代习惯以藨(即现在所称的莓)来表示,因此其植物形态相似的悬钩子属植物就
以薅田藨、或者以科属的名称悬钩子命名。中国第一部的词典——《尔雅》卷下·释草第十
三最早记载了茅莓“葥山莓,今之木莓也,实似藨,莓而大,亦可食”[2]。唐·陈藏器所著
《本草拾遗》中以悬钩根皮为名收载茅莓,述其:“悬钩根皮,味苦,平,无毒。主子死腹
中不下,破血,杀虫毒,卒下血,妇人赤带下,久患痢,不问赤白脓血腹痛,并浓煮服之。
子如梅,酸美。人食之,醒酒止渴,除痰唾,去酒毒。茎上有刺如钩,生江淮林泽,取茎烧
为末服之,亦主喉中塞也。”[3],喉中塞即喉痹。《本草拾遗》所载悬钩根皮与茅莓的功效主
治基本一致,应为茅莓。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载有悬钩子一药,并描述了它的植物形态,曰:悬钩树
生,高四五尺。其茎白色,有倒刺。其叶有细齿,青色无毛,背后淡青,颇似樱桃叶而狭长,
又似地棠花叶。四月开小白花。结实色红,令人亦通呼为藨子。孟诜、大明并以此为覆盆,
误矣。”[4]李时珍所描述的“开小白花”与茅莓“开紫色或者粉红色小花”有差异,并且在
叶片形态结构上也有区别,时珍曰:“其叶有细齿,青色无毛,背后淡青,颇似樱桃叶而狭
长”,而茅莓为复叶,小叶通常为3 叶,偶见 5 叶,叶片上面常绿色,贴生稀疏白色硬毛,
下面密生白色短绒毛,小叶片宽菱形至宽倒卵形。笔者认为,当时李时珍所指悬钩子应是与
1基金项目:广东省中医药局科技基金资助项目(编号;中山市科技基金重点资助项目(编号:
2013A001 )。
作者简介::陈小露(1989‐),女(汉族),广西玉林人,现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广东地产药材研
究工作,E‐mail:alutee@126.com。
2 通讯作者:梅全喜,男,教授,主任中药师,硕士生导师,Tel:0760 E‐mail:meiquanxi@163.com。
茅莓同属的其他植物而非茅莓,因此《广东省中药材标准》第二册收录茅莓的起草说明中写
到“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草部蔓草类蓬藁项下描述……其所述除花色不同外,余均与茅莓
相似”[5]认为《本草纲目》所载悬钩子即是茅莓的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