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外科感染皮肤外科伤病本科版.ppt
外科感染,皮肤、软组织外科伤病 外科感染——是指需要外科治疗的感染性疾病和发生在手术后和创伤后的感染。 分为两大类:非特异性和特异性感染 ①病变常常集中在某个局部,发展后引起化脓、坏死、愈合后形成瘢痕影响功能。②多数有突出和明显的局部症状。③大部分是由几种细菌引起的混合感染。 1、急性感染:病程小于三周 2、慢性感染:病程大于二月 3、亚急性感染:病程三周~二月 1、原发性感染 2、继发性感染 3、混合性感染 4、二重感染 5、条件性感染 5、医院感染 常见致病菌有: 1、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G+ 产生溶血素、杀白细胞素、血浆凝固酶。引起局限性组织坏死化脓,可有转移性脓肿。脓液特点:稠厚、黄色、不臭。 2、链球菌(Streptococcus):G+ 产生溶血素、透明质酸酶、链激酶。易引起蜂窝织炎、丹毒。脓液特点:较稀薄、淡红色、量较多。 3、大肠杆菌(colibacillus):G- 是肠道、胆道、泌尿系 感染的最常见细菌。脓液特点:稠厚、有粪臭味。 4、绿脓杆菌(Bacillus pyocyaneu):G- 常引起烧伤创面感染或继发性感染。脓液特点:淡绿色、有特殊的甜腥味。 5、变形杆菌(Bacillus proteus):G- 常引起尿路感染和急性腹膜炎。脓液特点:有特殊的恶臭味。 1、恰当的外科干预:(1)去除感染灶 (2)通畅引流2、合理应用抗生素(辅助作用) 第二节:浅部组织细菌性感染 (一)病因: 大多数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表皮葡萄球菌感染(二)、病理: 一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常扩散至皮下组织,常见于头、面、背、腋窝、腹股沟、会阴等毛囊及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多个疖同时或反复发生在全身各部称之为疖病(注意有无糖尿病等情况)。 (三)、临床表现: 红、肿、痛、锥性隆起、黄白色小脓栓、脓栓脱落、排脓、炎症消失、愈合。位于“危险三角区”的疖,感染可沿内眦静脉、眼静脉进入颅内海绵状静脉窦引起颅内感染,故不能挤压。 (四)预防: 注意卫生、勤洗澡换衣、剪指甲。 (五)治疗: 早期热敷理疗、外敷鱼石脂软膏或中药金黄散等;化脓 后有波动感时可切开引流;口服抗菌素。 (一)、病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二)、病理: 多个相邻的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特点:多个脓头;多发生在颈部、背部等皮肤厚韧的部位。“对口疮”、“搭背”。 (三)临床表现 局部:隆起,红紫色,界限不清,中央有多个脓栓,破溃后有多量脓液排除,中央塌陷如“火山口” 状。 全身:畏寒、发热、食欲不佳、白细胞计数↑。 (四)治疗:全身治疗:休息、营养、镇痛剂、抗菌素。局部治疗:早期热敷,鱼石脂软该膏外敷;有脓液形成时切开引流,“+”“++”切口,深达筋膜 ,伤口用干纱布或碘仿纱条填塞。 三、急性蜂窝织炎(acute cellulitis) (一)病因:致病菌主要是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亦可以为厌氧性细菌。 (二)病理:是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或深部结缔组织的一种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特点是:病变不易局限,扩散迅速,与正常组织无明显界限。 (三)临床表现: 局部:浅表蜂窝织炎 红肿、剧痛明显,向四周迅 速扩散,病变部位与正常组织界限不清, 中央部分常坏死; 深部蜂窝织炎 局部水肿、深压痛、全身症状重。 新生儿皮下坏疽 是一种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 的急性蜂窝织炎,皮下空虚、漂浮感、积脓多时 有波动感。 产气性皮下蜂窝织炎 由厌氧菌(肠球菌、兼性大肠杆菌、拟杆菌、兼性变形杆菌、产气荚膜杆菌)引起。全身: 高热、寒战、头痛、乏力、白细胞计数↑;口底、颌下和颈部的蜂窝织炎,可发生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有时炎症可蔓延到纵隔。 (四)治疗: 1、患部休息、早期热敷理疗。 2、广泛切开引流换药。 3、抗菌素治疗。 4、营养支持。 四、丹毒(erysipelas) (一)病因病理:致病菌为β链球菌,是皮肤及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很少有组织化脓坏死。 (二)临床表现:好发于下肢和面部,局部片状红疹,颜色鲜红,中间较淡,边缘清楚、略隆起,指压可退色,红肿区皮肤可有张力性水庖,引流区域淋巴结肿大。可伴有头痛、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足癣和丝虫病可引起下肢丹毒反复发作。 (三)治疗 1、休息、抬高患肢。 2、50%硫酸镁湿热敷。 3、静脉应用抗菌素,青霉素、红霉素、先锋类。 4、下肢丹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