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储层相控预测及定量预测技术一体化研究.pdfVIP

复杂储层相控预测及定量预测技术一体化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文摘要汇编 1地质概况 普光西区位于普光地区西南部,面积约为500平方千米,是本次研究的目标区。须家河组天然气勘探始于 上世纪五十年代。2008年以来,发现了普光东向斜构造一岩性气藏。寻找相对优质岩性储层成为其勘探工作的 重点和核心。 川东北地区晚三叠世~始新世主要为陆相碎屑沉积盆地发展和构造演化阶段,总厚2000~5000m。上三 叠统以碎屑岩为主,沉积中心位于龙门山前缘,研究区的沉积厚度多小于100(hn;到侏罗纪,前陆盆地的沉降 中心迁移到米仓山、大巴山前缘,研究区沉积厚达300(hn以上。巨厚的沉积岩在纵向上形成了多套生储盖组合。 须家河组2、4、6段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相。须家河组主要为煤系烃源层,这些烃源层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 类型好、热演化程度高,成为研究区丰富油气资源的物质基础。(罗志立,1991;邓康龄,1992;刘树根等, 1993、1995、2003;李勇等,1995;颜仰基等,1996;郭正吾等,1996;贾东等,2003) 2相控储层预测基本原理 研究以层序分析方法为基础(图2),以沉积相模式为指导,分析地震反射波组的组合特征及其组合关系。 结合区域沉积背景,对物源方向和水动力强弱区域进行划分,根据以上研究的层序和地震相对应的模式,横向 地震剖面反射特征,地震相和沉积相对应,依据钻井、测井相得到的地质成果,实现地震相到沉积相的转化(刘 震,1997)。 图2普光地区南部分1井雷北1井须家河组等时地层格架 1)物源分析与相带预测。通过多方法物源分析,不同沉积体系地震响应正演与剖面特征识别研究,地震 反射几何结构类型划分,建立不同沉积相带类型地震识别模式,实现地震沉积相带预测。 2)岩石物理特征研究,在测井资料标准化及校正基础上,根据测井储层分类评价标准,剖析不同类型储 层测井响应特征差异,重点分析储层/围岩波阻抗特征、弹性参数特征、识别储层敏感弹性参数。 3)地震属性分析,通过储层精细标定,模型正演,分析地震振幅、频率、相位、波形、相干、波阻抗等 响应特征储层识别能力,建立有针对|生的储层定性预测模式。 4)地震反演储层定量描述 但致密气藏储层波阻抗特征往往比较复杂,需要利用叠前反演手段识别有利储层分布:常规稀疏脉冲反演 保真度较高,但分辨率主要基于地震分辨率,难以满足量化预测的需要,地震地质统计学反演可以有效解决这 一难题,利用该手段可以解决砂体厚度、储层厚度、平均孔隙度、渗透率、含气饱和度的量化预测。 63 ◎中国地质学会2乞Ⅷ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 3应用效果分析 3.1地震沉积相带预测 3.1.1物源分析方法 常规物源分析主要基于地表露头,区域构造及沉积背景、钻井岩石矿物成分分析、粒度分析等手段(赵红 格,2003;徐田武2007,2009)。但沉积盆地内部,往往位于远物源区域,物源方向变化常常难以准确通过钻 井资料预测,尤其是勘探井较少区域,因此,基于地震资料的物源方向分析是储层预测,地质规律分析乃至目 标评价的重要方法技术手段。地震资料物源分析主要以剖面反射结构特征为主要线索。 图3为须二段层拉平剖面,不论是南部、中部还是北部的剖面上都可以发现,地震同相轴总体具有由北向 南前积的反射特征,且地震同相轴由北向南频率变低的现象存在,表明须二沉积期,研究区存在一定的古斜坡 背景,北高南低。 图3普光地区南部须家河组二段地震剖面 3.1.2相控模型正演 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地震优势沉积相带研究的重点在于主叠置河道和分流河道与分流间湾沉积之间的识别。 首先进行了相控模型正演,根据实际钻井资料,砂岩速度在5000m/s左右,泥岩速度在4200m/s左右,根据连 井对比剖面,主叠置河道内砂岩之间的隔层在一般小于10m,而间歇性的分流河道和分流间湾沉积泥岩厚度往 往在15—30m之间,由此设计了模型内可能的泥岩厚度,在此基础上,以与地震剖面主频30HZ为依据,进行 了模型正演,正演记录可见主叠置河道表现为双向下超、丘型、弱空白反射特征,分流河道及间湾与强连续反 射对应。即是说,本区的空白弱反射地震相,主要代表大型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一前缘主叠置河道发育地震响应,

文档评论(0)

hnlhfd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