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的下行与“文”的上升--论东汉士人流动的下行趋势及其文章史意义.pdfVIP

“游”的下行与“文”的上升--论东汉士人流动的下行趋势及其文章史意义.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游”的下行与“文”的上升--论东汉士人流动的下行趋势及其文章史意义.pdf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Jul. 2015/ No.4 “游”的下行与“文”的上升 ———论东汉士人流动的下行趋势及其文章史意义 杨  霞∗ [摘  要]  东汉士人的流动相对战国、西汉时期的士人流动呈现出“下行”趋势,具体表现为游 学群体的“平民化”、游学地点的“民间化”和游学目的的“俗世化”。 士人流动、士人流动的“下行”促 成了文章写作群体的生成与文章体裁的新变,并带来了东汉文章写作的繁荣。 伴随着大量士人的流 动与写作群体的生成,非实用类文章也日渐增多,表现为文章抒情功能的提升。 后世所言的真正的 “文学”这一意识形态,日益脱离史学、经学而走向自觉与独立,最终促成了“文”的上升。 [关键词]  东汉士人;流动;下行;文章史;上升 流动是中国古代士人的重要特征,“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论语 ·宪问》)。 受大时代经济、 政治、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古代各期士人的流动形成不同的特质。 即以先秦、汉代、唐代这 三个时期士人流动为例,就可依次总结出善游说、重游学、喜漫游的三个阶段性特征。 其中,汉代士 人的游学依然呈现出贵族子弟生源、朝向京都、学优则仕的主流倾向,然而在主流之外,细致观察,东 汉士人的游学相对西汉而言又具有某种“下行”趋势,表现为平民化、民间化与世俗化倾向,显示出更 广泛的民众基础与更广大的发展空间。 这种趋势虽非主流,却静水流深,指引着事物积极发展的方 向。 因此,本篇将着重对东汉士人在流动中尤其是游学中所表现出的“下行”趋势作一分析。 需要说 明的是:汉代士人之流动可大致分为游学、游宦、游观三类。 士人流动的最初行为多为游学,游宦、游 观都建立在此基础之上。 对游学者身份的考察基本可以或大部分涵盖游宦者、游观者的身份。 因 此,未免太过枝蔓,本篇将着重以士人之游学为研究领域进行考察。 又,东汉文章写作较为久远,很 难界定某一篇文章或某一类文字具体作于某士人游学还是游宦亦或游观之时,因此,凡是有过游历 经历的士人,其文章都将纳入考察范围,并据此对与“下行”趋势相伴而生(或稍稍滞后)的文章写作 领域的“上升”表现作一文章史层面的探讨。 ∗ 安徽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安徽广播电视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230039。 133 一、东汉士人流动的“下行”趋势 (一) 游学群体的“平民化” 东汉时期,士人无论出身、贫富,只要自身经济条件许可,都可被人举荐或自发游学。 这一宽松 政策使得更多士子步入游学行列。 太学作为最高学府汇聚了各地的游学之士。 西汉武帝初起太学并置博士弟子五十人,其后太学 生逐渐增多,至元帝时有一千人,成帝时期更发展为三千人规模。 东汉士人游学风气更甚,太学一度 ① “至三万余生”(《后汉书儒林外传》 )。 同时期,求学于州郡官学者也络绎不绝。 如,刘梁为北新城 ② 长,“大作讲舍,延聚生徒数百人”(《刘梁传》);张霸任会稽太守,“立文学,学徒以千数” ;冯颢为令 ③ 时,“立文学,学徒八百人” 。 从班固《东都赋》所描写的“四海之内,学校如林,庠序盈门,献酬交错” 的景象也可以想见其时地方官学的兴盛景象。 私学也是士人游学的重要场所。 士人“学成而归者,各教授门徒,每一宿儒门下著录者至千百人,由 ④ ⑤ 是学遍天下矣。” 东汉见于史籍中的私学大师有一百余位(而西汉只有十余位)。 这些大师名下士子 数量不一,有授徒百余人者,如陈留边韶、犍为董钧、扶风法真、琅琊伏湛、沛郡桓典、北海郎顗、安定李 恂、汝南廖扶、扶风鲁丕、北海甄承等;另有生徒以千计者,如济阴曹曾、山阳丁恭、彭城姜肱、南阳樊儵、 任城魏应、陈留楼望等;更有乐安牟长、颍川

文档评论(0)

o25ju79u8h769h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