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谏诤观.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谏诤观.pdf

第17卷第3期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17 No.3 of Science 2015年9月 Journal Edition) Sept.2015 ChanganUniversity(Social 中国古代谏诤观 张茂泽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69) 摘 要:谏诤是国家治理活动,是君主专制下自我监督、自我纠错机制的核心,目的在于帮助治 国者听取、吸收不同意见,以实现合理有效决策。中国古代政治学说集中讨论国家治理问题,谏诤 观是对谏诤的认识和反思,乃古代政治学说的一部分。中国古代谏诤观的产生和发展与谏官的设 置密切相关,大约产生于商朝,大盛于诸子,与治国理政的实践结合并产生积极作用在汉唐时期,后 来随着君主专制的加强而日趋衰落。古代谏诤观的思想基础有“太和”观念、天人之学、“和而不 同”的修养论、朴素的辩证思维、“仁政”思想等。古代谏诤难行的根本原因在于君主专制制度的桎 梏,同时和谏诤本身的不正常发展、难以克服的内在矛盾有关,这使古代谏诤观即使有一些民主色 彩,最终仍然疏离了民主政治发展方向。 关键词:谏诤;谏诤观;自我纠错机制;民主政治;国家治理 中图分类号:K207 文献标志码:A 健全完善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推进国家治 众》),进行正确决策,巩固政权,获得治国“安主” 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有必要借鉴古代治国 (《管子·形势解》)的良效。开明君主都重视谏诤, 理政经验和教训,传承古代政治学说优秀内容。中 广开言路,下诏求言,建言论机构,置登闻鼓,疏通言 国古代政治学说集中讨论国家治理问题;谏诤是国 路,选用谏官,奖赏切谏等,唐太宗李世民是代表。 家治理活动,是君主政治体制里自我监督、自我纠错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说:“在专制国家里, 机制的核心,目的在于帮助治国者听取、吸收不同意 绝对没有诸如调节、限制、和解、平衡、商榷、进谏可 见,实现合理有效决策。谏诤观是对谏诤的认识和 言;完全没有对等或更好的建议可以提出;人作为一 反思,乃古代政治学说的一部分。 个生物只能服从另一个生物的意志。……在那里, 据载,黄帝设“明台”(《管子·桓公问》),尧置 人的命运与牲畜别无二致,只有本能、服从与惩 “欲谏之鼓”(《吕氏春秋·自知篇》),舜立“诽谤之 罚。”…但在中国历史上,谏诤和谏诤观发展源远流 木”,夏禹“门悬钟、鼓、铎、磐,而置鼗”(《鬻子》卷 长,对中国作为多民族统一大国的形成和发展起了 下《上禹政》),为听谏工具,后来谏诤发展成为古代 重大积极作用,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独特内容,值 治国理政的重要活动。古人认为,谏诤“持善间 得进行专门研究。 恶”,“以善胶恶”,“告人之理”(《论衡·谴告》),促 历史上,《苟子·臣道》、《韩非子-说难》、《说 人醒悟,改过匡正,有助于国君等个人修身,尽到 苑·正谏》、《白虎通·谏诤》、《贞观政要·求谏》、 “君君”职责;谏诤还“决郁塞”,通上下之情,有助 《贞观政要·纳谏》、《贞观政要·直谏》等,是谏诤 于国君“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吕氏春秋·用 观的主要材料。今人黄鸣奋《说服君主:中国古代 收稿日期:2014-08-01 作者简介:张茂泽(1965一),男,四川广安人,教授,历史学博士。 万方数据 长塞态堂堂拯(垫叁抖堂版)兰Q!曼笙墓!!鲞第三翅 的讽谏传播》(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柏树斌《谏“邹忌讽齐王纳谏”,有“面刺”、“书谏”、“谤议于市 议经典》(泰山出版社,2004)、孔繁敏《国史镜

文档评论(0)

o25ju79u8h769h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