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联盟]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教案:25诗词曲五首2.docVIP

[中学联盟]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教案:25诗词曲五首2.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学联盟]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教案:25诗词曲五首2

主备人 闫莉 用案人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2 课时 课题 25、诗词曲五首(2)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利用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读准字音,熟读全文。 2、学习如何欣赏作品。 3、熟读并背诵全文。 重点 熟读并背诵全文。[来源:Z.xx.k.Com] 难点 学习如何欣赏作品。 教法及教具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复习导入。 背诵并默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赏析《赤壁》 1、作者简介[来源:学科网]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人。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人谓之小杜,以别于少陵。七绝龙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2、介绍写作背景 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赤壁市长江南岸。但杜牧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外,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3、学生齐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整体感知诗意。 4、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四人一组讨论:该诗歌应该用怎样的感情基调来读?为什么?并说明理由。 5、请学生有感情地表演朗读,思考并提示: (1)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Zxxk.Com] 沉沙之折戟。 (2)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来源:Zxxk.Com] 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会有相反的结果。 (3)“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二乔”形象地代表东吴的命运。诗人假设东吴败亡, 不写山河破碎,生灵涂炭,而写二乔入魏供使,不仅以小见大地说明战争之利害,而且极其耐人寻味。虽是史论,却赋予具体形象,可见诗人创作之高明。 (4)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尾两句,请你谈谈对这两句诗的理解和认识。 这两句诗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诗人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 (5)前后各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 前两句是叙事,后两句是议论。由叙事引发议论。 (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教师指导学生背诵诗歌。 赏析《过零丁洋》 1、作者简介 文天祥,是我国南宋大臣、文学家。 2、介绍写作背景 此诗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后来元军统帅张弘范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节。 3、学生齐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整体感知诗意。 4、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5、思考并提示: (1)首联回顾了诗人怎样的经历? 一是读经书入仕途(状元出身);二是起兵抗元,频繁战斗了四年。 (2)颔联“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来源:Z_xx_k.Com] “风飘絮”比喻国家命运惨淡,危在旦夕;“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 (3)颈联两个“惶恐”,两个“零丁”各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前者各表地名,后者各表心绪。表达对抗战局势的忧恐不安和对自身处境的自怜、哀怨。 (4)尾联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气节? 直抒胸臆,表明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 (5)教师提问: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 6、请谈谈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 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全班齐读课文,独立思考,不能解决的小组合作交流。 [来源:Z。xx。k.Com] 学生互相交流喜欢的段落。 [来源:Z,xx,k.Com] 学生要从总体上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不要变成诗歌翻译。 学生看图,完成下列各题。 学生听题,完成填空。 7、教师指导学生背诵诗歌。 板书设计 当堂作业 背诵这首诗。[来源:Zxxk.Com] 课外作业 预习《水调歌头》、《山坡羊 潼关怀古》。 教学札记[来源:Z.xx.k.Com]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anghua20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