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学风格是怎样炼成的
【摘 要】 教学风格的根是教师基本掌握了教学的规律;教学风格的多样性是因为教师个性的多样性。教学风格的形成主要在于教师的内驱力,其次是环境因素。风格,是人格的镜子;最理想的教学风格是“没有风格的风格”。
【关 键 词】 教学风格;教师个性;人格;思想;没有风格的风格
【作者简介】 薛元荣,江苏苏州相城区黄桥实验小学分校教师,先后获“苏州市名教师”“苏州市教育科研学术带头人”“苏州市优秀德育工作者”等称号。
风格是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词。正如“文化”不断被调侃、不断被“化”,“风格”也日益泛滥。我们在谈论“教学风格”的时候,认为“风格”是高贵的、是美丽的。因此,我们不赞成这样的说法:只要是教师都有“教学风格”,无论是新上岗教师还是快退休的重复了无数遍老教案的教师。教学风格不是权利,在它的面前不存在“人人平等”。
教学风格的根是教师基本把握住了教与学的规律。教有教的规律(注意,不是技巧),学有学的规律。为什么是“基本”,而不是全部?教学规律实在是没有穷尽的,还是发展的,而且对相当一部分教师来说,教学常识的发现和捍卫尚须时日,何况教学规律。教学规律的发现需要艰苦踏实的教育实践和敏锐的教育眼光;教学规律的掌握和运用得比较自如更是实践、研究和反思的结果。植下教学风格的根,没有捷径可走。
教学风格是教师个性张扬的结果。我们往往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之一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却忽略了鼓励教师张扬个性。但事实上这“忽略”不是无意的,是有意的无意:“有意”是指过多的专业成长的计划、规则,过多了,容易捆住手脚和思想,况且,有些规则值得商榷;“无意”是指教师被规则磨平了棱角,因为“反抗”和“挑战”都无助于挣脱规则,或者让规则松一松。
教师个性能否张扬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是教师自己的个性。有的教师有一种教育信念,他认为教育是传承人类文明的,他自己做着非常高尚的事,这种信念像一颗种子,一遇到合适的土壤和恰当的季节就会发芽、长叶、开花;有的教师有一种儿童意识,他把自己看做儿童,具有独特的属于他们自己的世界,这种意识,具有天然的教育敏感,像一棵青草,生命力特别旺盛,不管遇到怎样的压迫和磨难,弯弯曲曲都会自由生长,野火都烧不尽;有的教师有一种正常的理性的职业责任,比如,他把教学看做一门有趣的学问,这种责任自然地生长出教育担当和教育情怀。这种个性的品质是热爱和追求,它是风格形成的内驱力。因此,风格的炼成主要取决于内驱力。然而,不是所有的个性都会张扬,因此,不是所有的个性都适合生长出教学风格的。从这个角度来说,风格的形成是可遇不可求的。
教师的个性能否张扬受到环境的制约,包括学校这个小环境,教学风格的形成需要自由。如果该教师的个性正好符合所在学校的精神气质,那么,他的个性如同鱼儿到了水里;如果有个性的教师正好遇到了兼容并包的校长,那么他的个性也能得到包容。遗憾是,那种“巧合”不多,因此也可以说,教学风格的形成有一定的偶然性。或许,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具有个性的教师要么屡屡碰壁,走一条旁逸斜出的路,形成“体制外”的风格;要么妥协变得圆滑,形成一种取悦于领导和观众的适合表演的“风格”。
教学风格是教师的个性,那些个性和教学特质紧密相关,是教师的长处。有的是先天的,如对某学科的兴趣从而产生的独特的敏感,实际上,幽默感后天的习得总有点难。基本功虽然后天可以弥补,但真要达到一定的高度甚至成为风格中的亮点,恐怕还是需要天赋。有的属于后天可以努力而且也必须坚持方可获得的教学特质,如阅读积累、研究的习惯、反思的意识等。
当人们说,某教师形成了某风格,那就是说,某教师成熟了。成熟,是可喜的,但有时是可惜的。因为成熟意味着定型,定型意味着原地踏步,老是那个味道。我们现在所遇见的风格,有些是不能看多的风格,第一遍看着新鲜,第二遍可以忍受,第三遍可能生厌了。这是不少风格的宿命。风格是有“保质期”的,这个保质期不是形成者自己可以标注的,取决于教育的发展和其他教师的成长。但确实也有一些风格可以在教学风格的发展史上留下痕迹。
风格是有缺陷的。这个缺陷正是教师个性的缺陷。风格是教师之长的张扬,然而,教师的长处未必会对接学生的长处、激发学生的长处。光芒太亮,会否影响学生潜在的长处的发展。善于朗诵的教师,自然能弥补学生这方面的不足,但对于学生写作长处的激发可能会受影响。所以,教学风格已经形成的老师要记住,风格不等于锋芒。正如理直也不要气壮一样,风格要藏锋芒。风格“咄咄逼人”,会造成学生内心的不安。
和锋芒毕露的风格相比,有一种风格更要警惕,那就是缺失自我的风格。那种“风格”是一遍又一遍被他人打磨出来的,符合大多数观众的审美需求,适合巡回表演,研讨、示范和推广。这种风格,是被总结出来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