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学会面对.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孩子学会面对   据《钱江晚报》载,杭州一个11岁的女孩,因连续几天没做作业,被教师“传唤”了家长。在被家长领回家后,女孩从7楼跳了下去。   一个正值花季的女孩,就这样消失了,这是一件多么令人痛心的悲剧。事情发生后,有人对学生作业问题进行指责,有人对教师处理方式予以批评,有人对家长的教育时机表示质疑,也有人对当前孩子的心理状况表示担忧……不管最后归责哪家,小女孩自身承受力弱,对生命过于淡漠,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是我们整个社会系统的问题。   教育如同一枚硬币,正面写着赏识,背面写着惩戒,任何一面缺失,都不是真正的教育。   当前的中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父辈祖父辈大都经历了苦难的年代,不想再让自己的孩子受同样的苦,因此对孩子百依百从。这使得如今的孩子大都唯我独尊、听不得半点批评、容不得半点违逆,如同大棚里的蔬菜,经不起半点风雨。   与此恰应的是,近些年赏识教育倍受推崇,似乎能包治教育百病,因之不但专家现身说法,媒体也大肆宣传,家长更趋之若鹜,这使得现今的孩子更加骂不得碰不得,否则轻者被骂教育无能,重者更被告到教育主管部门。在如此严酷的环境下,学校和教师一步步丧失教育的话语权。   生命需要尊重,这是教育必须守护的底线。然而,没有了批评和惩戒,教育就会变得畸形。   事实上,孩子们所犯的错,大多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会有的某种好奇、马虎、任性、娇气或恶作剧……是成长中的一种必然。基于这种认识下的批评和惩戒,也都是一种善意的教育。因此,我们既不要对学生的犯错贴上“坏孩子”的标签,也不要害怕这种教育惩戒会对孩子造成多大伤害。   俗话说,不磕不碰长不大。我们不能因为怕磕碰就捆住孩子的手脚,也不能因为怕孩子受伤害就放弃批评与惩戒。成长期的孩子犯错在所难免,让孩子正确面对自己犯下的错误,并接受批评和惩戒,这也理所当然。这是孩子成长路上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也是学校、社会、家庭必须担起的责任。尤其学校是育人的场所,如果因为学生不喜欢批评,学校就掩盖问题,回避矛盾,放弃责任,让孩子带着成长中的各种“隐患”走上社会,那就是学校的严重失职。   一个11岁的女孩,仅仅因为作业问题就选择了轻生,而一个人的一生中,又会遇到多少比作业问题大得多的挫折,那时候又该如何去面对?   这让我想起了几年前同样发生在杭州的另一起事件。   2010年1月24日下午,杭州城西山水人家小区内,很多辆轿车被划伤,每辆车不是被划上叉号,就是被打了个钩,还有的被写上了字。据粗略统计 ,被划的车子有四十多辆,其中不乏名车。通过视频监控,人们发现肇事者是两个小男孩。一时间,指责和声讨之声四起。好在事情很快有了回应。   两个小男孩,大的10岁,小的5岁,两个孩子的妈妈是同学,经常走动。事发当天,大男孩想带弟弟在小区逛逛,又怕妈妈找不到他们,就想到给妈妈做记号。他们在地上写,怕车子辗过后妈妈看不到,就想到在车上做记号了。他们先用粉笔在车上写,粉笔用完了,就顺手在地上捡了石子,一路划过去,还划了箭头……事后,大男孩的妈妈追问孩子:“你知不知道这样做,车上会留下划痕?”他说不知道,没想过。他就想让妈妈知道他带弟弟去了哪里。   了解事情原委后,两家的父母没有痛打孩子,也没有推卸责任,而是立刻联系了物业和派出所,一起写了一封致歉信,复印了几十张,贴在了所有有损伤车子的楼道处,向车主公开致歉,声明要承担责任,并及时联系车主和维修厂进行维修。   几天后,10岁的小男孩在妈妈的带领下,带着亲手折叠的小纸船,挨家挨户地到车主家道歉。孩子的妈妈说,无论如何,她都要带着儿子上门道歉……她要让儿子知道,他真的错了!要教他学会承担责任!   愤怒的车主得知是孩子的无知行为,全都非常通情达理地原谅了孩子,并一再宽解这位妈妈,希望她不要把事情看得过分严重,以免伤害了孩子。   至此,事情得到圆满解决。   对照前述事例,我们的学校、家长、社会需要反思。   一次划伤四十多辆车,这该是一个道德多么低下、心理多么黑暗的坏人所为?而事实上,这不过是一个10岁的孩子给妈妈留下的标记。孩子的世界不同于成人,如果我们非要用成人的思维去衡量他们,随意地给他们贴上标签,那会留下多少遗憾。   一次划伤四十多辆车,这得赔多少钱?而在这两位小男孩的父母眼里,多少钱也没有教孩子学会承担责任重要。一时的短视,推诿避过,可能带来一生的悔恨。这不仅是在考验我们的孩子,更是在考验我们的家长,考验我们的社会。要知道,教育不仅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更是家庭和家长、社会和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当然,我们强调批评与惩戒的必要性,并非排斥与反对赏识教育,更不是说我们因此就可以肆无忌惮地批评和惩戒学生。教育是一门艺术,赏识是艺术,批评与惩戒也是艺术。   诺贝尔奖获得者、英国著名解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