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配合教学进度: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5课《词五首》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之
课堂实录·名师评点·教学反思
孙 旺/执教 沈江峰/评点
课例背景
学术会议:中华民族是诗歌的国度,古典诗歌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古典诗歌教什么”是一个很有探讨和实践研究价值的课题。2012年10月底,“古典诗歌教学内容的确定”课堂教学观摩暨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课堂教学分会主题研讨会,在安徽省马鞍山市第八中学举行。中国语文报刊协会会长王晨、著名特级教师兼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课堂教学分会名誉理事长钱梦龙、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孙绍振等,以及来自七省市的四百多名语文教师聚集一堂,郑朝晖、周文福、秦燕、徐溪、孙旺等名师展示了五节高中和初中的古典诗歌教学课。“大师思想,名师课堂”汇聚钢城诗城。语文报社对此次活动给予了大力支持。特此,我们节选孙旺老师的展示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课堂实录,并邀请研讨会现场互动评课专家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课堂教学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浙江省特级教师沈江峰老师进行评点。
执教时间:2012年10月25日,下午,第三节课
执教班级:安徽省马鞍山市第八中学九年级(14)班
执教地点:安徽省马鞍山市第八中学多媒体报告厅
课堂实录(节选)
一
(投影)
《词五首》之辛弃疾篇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辛弃疾的词。请同学们翻开课本到第216页;请大家朗读这个小短文。(学生齐读)词是“新体诗”;可配乐歌唱;又称“长短句”。
大家朗读课题。我们来了解一个常识:词牌名。(投影)唐代乐曲中有《破阵乐》。《旧唐书·音乐志》记载:“《破阵乐》有象武事”,“舞者至百二十人,被甲执戟,以象战阵之法。”这个词牌名的来源、情调与这首词的内容和感情基调是很相宜的。我们再来了解一下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投影)学生朗读:
公元1172年,三十二岁的辛弃疾南归已十年,仍未实现驰骋沙场、杀敌立功的愿望。这年,他被任命为滁州知州。他先后又在湖北、江西、湖南任安抚使、转运使等职务。在任职期间,他尽量为老百姓多办实事:兴修水利,抑制豪强。他还在湖南训练了一支重要的武装力量——飞虎军,为抗金复国做准备。然而,他的各项改革措施却都遭到地方豪强和“主和派”的抵制、排斥和诬陷。1181年冬,辛弃疾因受谏官王蔺弹劾而被罢官;不得已,闲居江西上饶。
师:这首词就写作于他“闲居”期间。这期间还有一些有趣的故事。大家朗读时,语速不要太快;要根据具体内容,读出一点味道。
(投影)学生朗读:
公元1188年冬天,陈亮自家乡永康出发,顶风冒雪,跋涉800多里,在信州鹅湖会见辛弃疾。 其时,辛弃疾正患病卧床,陈亮的到来使他兴奋异常。两人雪中煮酒,纵论天下军政大事。辛弃疾以其出神的文笔记录下了两人第一天会谈的情景:“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准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两人都是文武双全的奇才,两位都是军事、地理大家,相处十分融洽,做的都是治国安邦、行军打仗的真学问。此后,两人以诗词互赠互答,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纵论天下英雄事。这首词就写于淳熙八年(1188)左右。
师:同学们朗读故事中的这首词,很有节奏感,还较好地表现出了词作的豪迈气势。由此可见,辛弃疾与陈同甫不只是“好朋友”啊!我们来朗读《破阵子》这首词。(学生朗读课文。)
大家朗读的非常整齐,就像一个人似的;但是没有诗词的味道。大家先看原文:第一,有几个字要特别注意,请正确朗读并用手指在课桌上或用笔在草稿纸上细心地书写三遍:“麾”、“炙”、“雳”,“的卢”的含义课文注释有帮助;第二,有的断句需要明确,上片“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突出的是前者;下片头两句又不一样了,“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我们再来齐读一遍。(学生朗读课文。)
有进步,有味道,尤其那个“飞快”读得特别有气势、有意味。当然,我们在内容的理解上还有一定的困难。我们先来了解一个历史背景。(投影)
公元1162年,23岁的辛弃疾受北方起义军首领耿京的委派,从山东济南奔赴建康(今江苏南京)面见宋高宗,呈报和联络共同抗金之事。在完成使命返回山东途中,他听说叛徒张安国杀害了耿京,投降金兵,起义军已溃散。辛弃疾立即率领50名轻骑兵,深夜突入有五万之众的金兵军营中,生擒张安国,策马飞奔,星夜渡江,直抵建康,将叛徒移交南宋朝廷处置。
师:这是一个怎样的辛弃疾啊!百万军中取敌军上将首级犹如……
生:“探囊取物”的英雄。都知道呵,了不起。
二
师:我们首先来“译读”。(投影“方法提示”)学生齐读:
①不改变这首词中意象的原来意蕴;②诗意地写出诗句的译文,尽量有诗句的节奏感;③要联想或想象地描述,善于补白。
老师建议一下:可同座的三位同学合作一下,译读其中的一句,最多三句相连的;也可独立思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