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陶艺家的品茗空间.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位陶艺家的品茗空间.doc

一位陶艺家的品茗空间   摘 要:本文讲述的是一个陶艺家是如何将他的作品生活化,使工作成为一种生活的乐趣。将作品设计、制作、文化、销售、推广与其设计的三个品茗空间互为作用。   关键词:陶艺家;茶具;品茗空间;   中图分类号:TS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9-00-02   引言   本文所描述的陶艺家王兴虎的陶艺工作室里的品茗空间,其工作室名为“一凡窑”,于2015年1月10正式对外开放。这是一个以手工陶瓷制作为主的工作室,其作品以茶具、花器、香器为主,通过品茗空间为载体,将其茶意生活与作品的设计、制作、文化、销售、推广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一凡窑”陶艺工作室是一栋独院的两层小楼(如图1)。一楼主要是工作间和作品展厅,二楼是办公室、餐厅、休息室。其品茗空间按室内和室外、商业化和纯茶道,可分为三个:一个室外品茗空间,一个室内展厅里的品茗空间,第三个为室内独立的品茗空间。   室外品茗空间位于工作室一楼的内院里,就在工作间的旁边(如图2、图3)。这里四面是墙,抬头则是天空以及墙外撑天的几棵芒果树。之所以叫它品茗空间,是因为它是依据喝茶的需求来设计的;之所以放在这里,是因为做陶生活实际的需要。一张大石板桌,周围有8个石墩凳子,石桌上常放着一个陶瓷茶盘,及相关茶具。这些常用的摆放在外的茶具以陶瓷为主,有很强的理化稳定性,不怕日晒雨淋,另外一些丝织及竹木质地的辅茶器,在泡茶之余都会被主人收纳起来放桌子下面。而煮水则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时间充裕的时候,往往主人会从附件接来山泉水,用陶炉配上生铁壶,用炭火烧水来泡茶,因其在露天的空间,所以烧炭相对来说比较适宜;另一种是时间较紧的情况(如在制陶),主人会备一个电煮水器来煮水,这样相对较简易、方便操作。   作为工作间旁边的室外品茗空间,很方便于在制作陶瓷之余坐下来泡壶茶喝。作为工作室相对开放的品茗空间,它后面靠墙搭了木架,架子上既可以晾晒泥坯,平时还可以养些喜阳的植物,架子下面则用来植养喜阴的植物。这些花草都以阳光雨露为营养,既可作品茗之余的雅赏之景,又可为插花提供素材。很多时候,每当一开窑,主人都会把热呼呼的作品拿过来先试试水,应用看看哪里有无不妥之处,再根据材料、所费的时间、烧成的效果来组配与定价。   室内展厅里的品茗空间位于一楼作品展厅内(如图4、5),两面有墙,一侧对着门口(如图6),另一侧与展厅相通,若半开放式客厅。主人在此泡茶,一方面可以照看到展厅进出情况,一方面又可与客人开放式地喝茶聊天。很多时候参观者从楼上参观完办公室和餐厅及一凡窑文化墙,再到楼下参观工作间和展厅,一圈下来走累了或是想多聊聊的朋友,就可以坐下来喝茶了。在参观之前主人已将茶具、茶、水准备好,等客人逛到这里,就可以喝到一杯适口的茶了。而其在茶具的选配上,往往会常态性地先准备一组瓷质的茶具,因为在此喝茶的人大多是来参观或是来买作品的,来的人多,其口味也各异,故泡的茶类也不同,一天之中可能要换几类茶,为了方便操作,其所配的也是有上过釉的瓷质茶具,因其在使用过程中,茶汤不易被茶具吸附,一方面便于清洗与卫生,另一方面也不易使茶串味。另外,因其为公共的品茗空间,所以在设计的时候,其离水池也很近,从其出口处左手边就是。而其煮水,也是采用较为方便的电煮水壶,这样比较符合展示与销售为主的商务的场合。   为了使其整体氛围的文化性增强,其在环境的设计上也作了特别的安排:在墙体的装饰上,主人采用了极具漳浦本土特色的剪纸艺术和高仿的古画《清明上河图》,对着展厅门口的一侧,其实是一人高半开放的墙,墙由长短不同的柜子拼起来,柜子之间又有意留出一些缝隙,使在里面的人隐约可见门口的事物,且柜子里面还可存储要喝的茶叶、可用的茶具、可吃的茶食等等。而柜子墙迎门的一边,是一个由石磨、石臼和竹子搭砌而成的流水景观,其潺潺的流水声,可以是品茗空间的背景音乐。虽然与展厅关联,但此处的地面有别于展厅,展厅地面是水泥地板,品茗空间采用的是由块状灰黑色条纹毡拼贴而成的地毯,这样可便于空间的区分,同时整个品茗空间更显得和谐统一。   品茗空间与展厅的接口处,一边是水池,可方便清洗、准备茶具,另一边则是一方书画桌,供有兴致的客人挥毫,站在此处,放眼望去就是各种展品及墙上的挂画。   第三个品茗空间位于展厅入口的左侧,由一个玄关转入(如图7)。这里是陶艺家心灵的一块净土,且看这玄关,入口门梁上挂“茶室”两字,标识着此处的特性――品茗之所。迎面而来,触目可及,白色展台上的深褐色大陶瓮里插着曲折遒劲的枯枝与古藤,显得有力但毫无生气,展台旁边的墙角处堆砌着布满青苔的石头,石缝里插着几根枯藤,爬着一丛富有生机的绿箩缠绕其上,方寸之间,生与死、枯与润是如此的契合。   玄关一边的墙上,是陶艺家手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