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门忠烈”谢氏三兄弟.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满门忠烈”谢氏三兄弟.doc

“满门忠烈”谢氏三兄弟   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前赴后继,从白山黑水到天涯海角,从黄海之滨到西北边陲,将抗战精神凝聚成最锋利的大刀,向着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在这救亡图存的洪流中,不断涌现父送子、妻送夫、兄携弟争相奔赴抗日战场的感人情景,这其中就包含至今为人传诵的涡阳谢继书、谢继祥、谢继良三兄弟。   谢氏三兄弟出生于皖北涡阳县丹城镇谢庄一个贫苦农家,谢继书生于1901年,因为是家里的长子,9岁时父母勒紧裤腰带将他送进私塾读书,希望他识文断字,能改善门庭,但很快就难以为继了。为帮助父母支撑家庭,十几岁时谢继书来到地主家当长工,以微薄的收入补贴家需。长工的日子是难熬的,负荷是沉重的,性情倔强刚烈的谢继书实在忍受不了地主的苛刻与压榨,一怒之下,参加了当时正在涡阳招兵的巢县人冯玉祥的部队。由于身体条件较好,入伍后他被编在骑兵部队。冯玉祥的西北军以条件艰苦、训练严格、作战勇敢而著称,这对贫苦农家出身的谢继书来说,都不算什么,只要能吃饱肚子就行。当骑兵后,谢继书刻苦训练,骑术与枪法突飞猛进;在作战中,他将皖北人的剽悍勇猛发挥得淋漓尽致,往往一骑领先,因而屡建战功,很快就被提升为排长,继而连长。   身在西北,但谢继书时刻惦记家乡的父母兄弟,想着在官府、土匪欺凌下艰难生活的乡亲。九一八事变后,满怀报国热情的谢继书在西北再也呆不下去了,毅然辞职回到家乡涡阳。回到涡阳的谢继书,多次与涡阳县国民政府县长朱国衡长谈,竭力推动朱国衡成立骑兵中队,由他担任中队长,维护地方治安。在谢继书的主持下,涡阳县骑兵中队积极训练,迅速具备战斗力,消灭了涡阳地区的多股土匪,使地方社会治安明显好转,百姓生活得以安宁。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为迎接即将到来的抗战,谢继书将骑兵中队扩充为抗日游击大队,时刻准备着同日军作战。   1938年1月,八路军驻晋办事处完成历史使命,奉命撤销,办事处的部分工作人员在彭雪枫率领下,来到河南确山县竹沟镇,彭雪枫任中共河南省委常委兼军事部部长、统战委员会主任。在这期间,彭雪枫坚决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争取国民党军队、政府和地方实力派中的爱国人士合作抗日,发展豫皖边区抗日根据地。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豫皖边区的抗日团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地热血青年纷纷奔赴竹沟参加抗日,一时间竹沟有“小延安”之称。在彭雪枫的感召下,国民党永城县县长鲁雨亭、鹿邑县县长魏凤楼等纷纷投身抗日,奏响一曲“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抗战凯歌。   谢继书从彭雪枫领导的抗战热潮中看到了光明,看到了方向,多年的奔波,让他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真心实意带领民众一心抗日,共产党才是抗日救国的中流砥柱。在与彭雪枫多次接触后,尤其曾经共同的西北军经历,让他们有了更多的话题,谢继书毅然率部参加了彭雪枫领导的新四军游击支队(新四军第四师的前身),编为第一总队第三营。谢继书任副营长,活动在豫皖苏边区,多次给日伪以痛击。彭雪枫抗日的三件宝(骑兵团、拂晓剧团、《拂晓报》)之一骑兵团,就是在谢继书骑兵大队的基础上,发展壮大而来的。彭雪枫非常赏识谢继书的为人、气度,更钦佩其娴熟的骑马、射击技术。在一次与谢继书的骑射比赛中再次败北后,彭雪枫对谢继书和他的大白马赞赏有加。豪爽的谢继书遂将大白马送给彭雪枫作坐骑,彭雪枫给大白马起了个响亮的名字“火车头”,寓意在抗战中一马当先。在此后的日子里,“火车头”伴着彭雪枫东征西讨,立下赫赫战功。   在谢继书的影响带动下,他的弟弟谢继祥、谢继良都参加了新四军,并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9月,谢继书奉命在家乡进行扩军工作,他以自家三兄弟参加抗日为例,动员乡亲们起来跟着共产党打鬼子,得到乡亲们的热烈响应。但国民党顽军恨透了他,必欲除之而后快,1940年4月的一天,趁谢继书从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部所在地涡北新兴集开会回来,派便衣队在涡北马店集设伏,将谢继书残酷杀害,并将首级割下示众,制造了当时震惊豫皖苏边区的谢继书事件。事件发生后,全国舆论哗然,各界民众一致谴责国民党顽固派的倒行逆施,中国共产党更是对国民党顽固派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恶劣行径进行揭露。在强大的社会压力和各界爱国民众的抗议下,国民党顽固派不得不向新四军游击支队致信道歉,并送回谢继书被高悬示众的头颅。新四军游击支队领导人彭雪枫、萧望东、张震等满含悲愤,亲手拭去谢继书头颅上的血迹,隆重安葬,并分别于豫皖苏边区各地举行追悼大会。这一年,谢继书39岁。   谢继书的大弟谢继祥,在哥哥影响下于1939年参加新四军,先在哥哥任副营长的三营当战士,后在组织安排下,到设在永城的抗大四分校学习。学习归来,因政治坚定、军事过硬,被调到支队警卫营先当班长,不久就提任排长。在参加永城县北三座楼的战斗中,谢继祥机智勇敢,不仅击毙多名日伪军,还活捉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