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两处摩崖石刻题记与“古道”的联系.docVIP

浅析两处摩崖石刻题记与“古道”的联系.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两处摩崖石刻题记与“古道”的联系.doc

浅析两处摩崖石刻题记与“古道”的联系   【摘要】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境内有两处摩崖石刻题记,一处是“零关”摩崖石刻题记,另一处是塔拉摩崖石刻题记。两处摩崖石刻题记与“南方丝绸之路”及“茶马古道”有密切的联系。零关道是南方丝绸之路的主体组成部分,也是茶马古道的支线,是汉、藏、彝等多民族文化的交流、传播路线。   【关键词】摩崖石刻题记;古道;联系   【中图分类号】K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139(2013)01-0043—3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境内有两处摩崖石刻题记,一处是“零关”摩崖石刻题记,另一处是塔拉摩崖石刻题记。两处摩崖石刻题记与“南方丝绸之路”及“茶马古道”有密切的联系。本文对两处摩崖石刻题记与“古道”的联系作初步探讨,不妥之处请斧正。   一、“零关”摩崖石刻题记与“零关古道”、“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的联系   “零关”摩崖石刻题记位于越西县丁山乡丁堰村,东经102°29′49.3″,北纬28°35′48.1″海拔1700米。题记刻在村子西面,罗家山山脚古道旁的崖壁上。题记刻于清代,行书,竖写。“零”字高0.9米,宽0.7米,“关”字高0.78米,宽0.6米。   (一)“零关”摩崖石刻题记与零关古道的关系。零关古道开通于汉代。汉武帝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蜀人司马相如奉使首通西南夷,“通零关,桥孙水,以通邛都”[1]。司马相如从成都出发,向南渡大渡河,开通零关道,在孙水河上(“零关”摩崖石刻题记南约80公里今孙水关遗址处)架起桥梁,道路一直通达邛都(今西昌)。汉代越西郡(今凉山州大部分地区及周边的一些地区,西昌是郡府所在地)所属15个县,零关县是其中之一[2]。零关县是汉朝时期的一个县,零关道汉代所开,零关道以零关县而得名,这是顺理成章的事。“零关”摩崖石刻题记所在的崖壁下面是古道,崖壁不高,便于雕凿。“零关”二字雕凿在此有两个意思,其一是说该道是零关道,其二是说该处属零关县。“零关”摩崖石刻题记雕凿于清代[3]:那时零关县早已不存在了,所以“零关”摩崖石刻题记应该表示的是零关古道的意思。今越西的地貌与汉代零关县的地貌一致——境内崇山峻岭,高山峡谷,地形复杂。民族众多,当年开通此道十分不易,所以《史记》中特别提出司马相如“通零关”一事。“零关”二字雕凿在此,作为零关道的标志,向过往的人们提示:已经到了零关道的险要地段了。   “零关”摩崖石刻题记南侧10多米是鱼洞河,此地历来都是古道上的关口,建有长亭供人休息,民国时拆除。“零关”摩崖石刻题记北3.5公里的越西县城外南街,清代嘉庆时建有一大牌坊,牌坊正面书“零关古道”,背面书“相岭通衢”[4],牌坊1950年代拆除。可见,零关古道的名称自古有之。这也进一步说明了“零关”摩崖石刻题记表示的就是零关古道的意思。   (二)“零关”摩崖石刻题记的由来。“零关”摩崖石刻题记没有题款,是什么时候雕凿?出自谁人之手?我们现有史料上没有找到明确记载。“零关”二字曾在当地流传较广的是西汉司马相如通西南夷时所书;另一种说法是清代四川书法家,曾任云南省罗平、武定州知州,越西籍人马栅所写。以上两种说法均无确切依据。1980年代初,经县史志办调查,“零关”二字为清代浙江人氏、民国初任上川南观察使粱正麟手迹。粱正麟与马枬是关系甚密,后成儿女亲家。两人均好书法,造诣颇高。粱正麟应马栅之邀来越西,在听马等人讲越西的悠久历史及零关古道的事后,欣然提笔写下   “零关”二字,后刻于罗家山崖壁上。   (三)零关古道与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的联系。零关道在汉代是指零关县境内的道路。后来,人们把从大渡河南岸通向西昌平原的这段古道称零关道。现代学者又把从成都经邛崃、雅安、汉源、越西、西昌、攀枝花、大姚、大理这一段古道进一步扩展称为零关古道,称“南方丝绸之路”西线段。零关古道在云南大理与“南方丝绸之路”东线段(又叫五尺道,即从成都出发,经宜宾、昭通、曲靖、昆明,到大理)交汇。两条路线在大理一带会合,再大致循滇缅公路走向,经保山、腾冲,沿大盈江而下,至缅甸八莫,由八莫到达印度[5]。成都到云南、缅甸、印度及欧洲的这条国际商道现代史学家称之为“南方丝绸之路”。   零关古道在不同地段,不同时期叫法不同,如镇西古道、清溪道(唐)、小山道(又叫孔明鸟道)、牦牛道等,其实都是零关道的组成段。零关古道是“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是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西南的“茶马古道”是指云南、四川等内地的茶叶与藏区马匹交易,即茶马互市形成的通道。茶马古道起于汉,盛于唐[6]。中国西南茶马古道有两条主道,一条是滇藏茶马道,该道起自云南西部大理洱海一带产茶区,经丽江、中甸、德钦、芒康、察雅至昌都,到达西藏拉萨;一条是川藏茶马道,该道从成都、

文档评论(0)

you-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