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锦艺术特色初探.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侗锦艺术特色初探.pdf

广西民族研究 2004年第2期(总第76期) ·77· 侗锦艺术特色初探 蔡 荭 【摘 要】侗锦是侗族民间工艺中的精品,它以其独特的编织工艺、富有民族特色的图案、丰富深 刻的文化内涵、亮丽和谐的色彩、高雅凝重的品质和鲜明的民族风格,成为我国著名的织锦之一。侗族 妇女以织锦为载体,展示着她们聪明的才智和精湛的编织技巧,承载和演绎着本民族源远流长、积淀深 厚、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传统文化,反映侗民族的观念形态、图腾崇拜、宗教信仰、审美情趣以及避 凶趋吉、消灾纳福和追求天、地、人和谐共存的文化心理。 【关键词】侗锦;编织工艺;艺术特色 【作 者】蔡荭,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助理研究馆员。南宁,530022 【中图分类号】J5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04)02—0077—005 侗族是我国南方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在广西北部、贵州南部和湖南西部三省区 交界地区。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进程中,侗族人民以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创造了璀璨多姿、特色鲜明、富 有成就的文化艺术。侗锦则是侗族多姿多彩的艺术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它以独具特色的图案,丰富深刻 的文化内涵,亮丽和谐的色彩、独特的编织工艺、鲜明的民族风格,成为我国著名的织锦之一。本文拟 对侗锦的编织工艺、构图形式、色彩运用、艺术特色及文化内涵等问题进行探讨,旨在抛砖引玉 以深 化侗族民间文化艺术的研究。 一 、 侗锦溯源 侗族与壮族有着同源关系,同属于壮侗语族,共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南方百越族群的西瓯、 骆越支系。宋代以后,侗族逐步与壮族分离,集中分布在今广西北部、贵州南部和湖南西部等三省区交 界地区,地理上相连成片,形成大聚居、小分散的分布格局,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人们共同体,并 形成具有鲜明地方民族特色的文化。 侗族及其先民居住的岭南地区属亚热带,气候炎热,雨水充沛,土地湿润,植被繁茂,各种富含纤 维、可用来捻线织网和纺纱织布的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很早以前,先民们就懂得利用苎麻、木棉、芭蕉 等植物的纤维来捻纺纱线,结网织布。据考古发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先民们已能纺织出经纬线极细 的麻布。到了汉代,先民们除了利用野生植物纤维来纺纱织布以外,还人工种植苎麻和养蚕以织布,出 现了“男耕女织”的社会分工和结构合理的纺织机,纺织技术已达到了较高水平。侗锦就是在前期发达 的纺织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侗锦的早期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战国以至汉 代。《后汉书·南蛮传》云:南蛮 “好五色衣服”。这里的“南蛮”,是对我国南方民族的泛称,其中包括 了壮侗语族先民。至南朝或唐代 “僚人能为细布,色致鲜净。”(唐代李延寿 《北史·僚传》)。这里的 “僚人”,主要是指以壮侗语族先民为主体的南方少数民族。从诸多的文献记载可以看出,两汉至唐宋时 期,侗族先民的纺织技术和印染工艺已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在织品和服饰的色彩搭配方面,已积累 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的审美特点。所有这些,为后来侗锦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明清时代,随着侗民族的形成及其传统文化发育的日趋成熟,侗锦也进入了发展繁荣的时期。侗族 妇女编织的侗锦以构图精美、布局对称、图案多样、色彩绚丽、工艺精巧、品质优良而著称,受到古人 · 78 · 广西民族研究 2004年第2期(总第76期) 的赞誉。如明人郭子章 《黔记》中称赞 “洞女肤妍工刺锦”。清代时,侗锦已闻名遐迩,其中以贵州的 黎平、广西的三江、龙胜和湖南的通道等地的侗锦品质最为优良。康熙年间胡奉衡的《黎平竹枝词》中 有 “峒锦矜夸产古州”之赞誉。嘉庆年间李宗防的《黔记》亦称赞:“黎平侗锦,精者甲他郡,冻之水 不败,败之油不污”。乾隆邑人张应铭更有诗赞美黎平的 “诸葛锦”云:“苎幅参文绣,花枝织朵云;蛮 乡椎髻女,亦有巧手人。” 长期以来,侗族妇女素有擅长织锦和喜用侗锦的传统。在侗乡,侗锦成了姑娘们聪明才智和心灵手 巧的标志。她们从小就在大人的指导下学习织锦和刺绣技巧,编织各种实用锦,以备作嫁妆。到了出嫁 时,以侗锦制成的各种服饰、背袋、腰带、头巾、花鞋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