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中国文学:自我认同的尴尬与出路.pdfVIP

90年代中国文学:自我认同的尴尬与出路.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90年代中国文学:自我认同的尴尬与出路.pdf

90年代中国文学 自我认同的尴尬与出路 ● 刘俐俐 [内窖提要] 90年代中国文学在垒球化背帚下的自我认同.处境尴尬:一是传统文学无法不经建构地成为当代焦虑心 灵的自我认同的所在,坚持民族传统的作家未能与垒球化沟通和畸话;二是以历史奉身为书写对象的创作,井未完成自我 认同的任务;三是个人化写作作为 自我认同的无力,甚至在 自闭中萎缩病变;四是现实主义冲击波小说由于对现实的完奎 认同和文学性的缺失,也失去了文学自我认同的属性。其出路是,必颊遵循对物化社会的批判功能和用精神构建世界的原 则 [关 键 词] 中国文学 自我认同 尴尬 [中图分类号]Io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637{2001)O1一O0]O一04 自我认 同是 文学本来就有 的一个属性。所谓 自我认 同, 是指将自己的价值选择,精神追求与某种更为有地位.有影 响,可以包容自己的价值体系和精神体系及文化相联系,并 在这其中获得确认.从而得到心灵的慰藉。自我认同是个体 摆脱孤独寻求寄托的恒常现象.是人类自有文化以来心理生 活的重要内容。文学是』、类寻求对现实的超越.追求精神寄 托的活动 这种高级的精神活动以一定 的价值 为旨归.以一 定 的文化为背景 .并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中得到认同。文学活 动与 自我认同在诸多方面相重合 。 关 于 90年代文学的思考中 自我认同的问题骤然 问突出 了,是因为90年代文学是现代性在全球迅速发展和展开的 语境下发生的.全球化与自我认同是世界现代性运动的两 极 。用吉登斯的 话说 ,就是“事实上 ,现代性的显著特征之一 在于外延性(extensionality)和意向性(intenfiormlily)这两极之 问不断增长的交互关联 :一极是全球 化的诸多影 响,另一极 是个人素质的改变。-tD因为有全球 化.所以必须正 视引人 自 我认同的概念及思考空间。 90年代的 中国文 学是一 场执 着地 寻找 认同 的艰 苦之 旅。各样的作家和他们的创作.无论是怎样的追求.都在这 个艰苦之旅中,可是却路落在历史的无可确认中和身份的变 换中。这是 90年代文学的一种宿命 1.传统文化资源在自我认同中的尴尬 传统是以国家为基本单位的民族的地域的自我认同最 捷使合理而且 自然的认同源泉和精神皈依,本身就对人们的 社台 行为有无形 的影响和控制作 用。在全球化对 地域性 的 昆旅性的文化 一精神的抽空过程中.投入传统必然成为一些 作家的文化选择和 自我认同。客观地说,传统与现实的碰 撞,传统的无力感会生 发出夕阳般的凄 美,是 适宜 于文学意 味的。这样的作家在当下虽然不是很多,但很执着。比较有 代表性的作家是写短篇小说的聂鑫森,聂鑫森的小说叙事是 个不断地回归历史的书写,历史在他的视野中是处于虚构的 理想化的历史,此在的一切都置于虚构的历史中,于是现实 和历史形成对比反衬的机制。现实是虚假的、丑恶的,而历 史是令人熨贴的给人以安慰的。历史在他的小说文本中成 为一十可以窖纳一切美好回忆、想象的空间,于是,确曾在历 史中存在过的诸般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在他的本文得到丁 (甘肃社套科学)2001年茅1期 细腻的乃至于琐碎的展示 ,是缱绻的慰藉的。比如他的(闲 人图)(天街)‘蓬筚居印人)(沈家灯等小|兑,尽写画画的、保 镖的、做花灯的、金石制印的、做风筝的等,他让自己沉浸在 那久远的文化氛围里 ,体味开掘凝聚在那些陈年老酒样 的生 产方式和生话方式中的人们身上的情操、节守和人生准则等 一 切可称之为人文主义的东西。聂鑫森写的很从容精致细 腻。能感到他获得自我认同的努力和获得。他生话在现代. 却不认同现代.历史在他的心性世界里断裂为过去和现在. 他作为个体的人是现世中的.而精神和感情是生存于历史中 的。他的孤独情绪弥漫于所在文本中。孤独是一种恒常性 心态。吉登斯说过: 在晚期现代性的背景下,个人的无意义 感.印那种觉得生活没有提供任何有价值的东西的感受,成 为根本性的心理问题。” ‘生存的孤立”并不是个体与他人 的分离,而是与实践一种圆满惬意的存在经验所必须的道德 源泉的分离。海德格尔认为控制着苦恼的现代人的是根本 性的无家可归感.他认为:“当代人的无家可归感来自于他同 存在的历史本质的脱离。”0依据吉登斯的看法,这样对于传 统 的历史化叙事 ,确实是 自我此在的现实体验和领悟为基 础的.这还可从他对现实的书写为旁证。90年代以来,聂鑫 森仍然眷恋和执 着于古典的历史的书写的同时,也虚构和谐 的现实 .也涉及一些成长性的主题.但无论怎样努力 艺术上 总让人感到勉 为其难 ,感到“隔”。聂鑫森还 屡屡写 到死亡 . 人物 以死亡作结是 聂鑫森 的情 结。这实质 上正是他 在 自我 认同中的困惑和尴尬。人物之死无疑是保留美摈弃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