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城市儿童肥胖成因的社会学探索.pdf
2008年第 O3期 (总第 159期) 学嗣教■研奔 Studies in Preschool Education No.03,2OO8 Serial No.159
中国城市儿童肥胖成因的社会学探索
李亚妮 木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北京 100730)、
[摘 要] 中国城市儿童超重和肥胖呈快速上升的趋势。儿童肥胖不仅仅是个人的饮食和身体 健康问题,而且是一种文化滞后的现象。传统的崇尚“胖”的育儿观念、以祖辈带养为主的现代带养方 式和陕餐式的全球化环境都是导致城市儿童肥胖的社会原因。 [关键词] 城市儿童;儿童肥胖;儿童健康
近年来,走在大街上,人们眼中的“小胖墩”越 来越多了,逐渐引起了医学界、心理学界、社会学界 专家和学者们的重视和思索。2006年 l2月 30日, 卫生部公布的全国第四次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结果 显示,城市儿童超重和肥胖呈快速上升的趋势。[】 儿童肥胖问题与营养不良、近视、龋齿、贫血、心理 卫生问题一起成了儿童面临的五大健康问题。闭 对于儿童肥胖问题的成因,不同学科的学者从 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索。医学专家和营养学家认 为,儿童肥胖既与儿童的基因遗传有关,又与后天 的饮食 、体育锻炼等有关 ;[3J 心理学家认为,儿童 肥胖与心理压力大也很有关系。[51但是,目前儿童 肥胖问题已经不仅仅是医学治疗和心理学减压的 问题了,它是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和谐的一种表 现。本文将从社会学的角度,对传统的育儿观念、现 代育儿方式以及现代的育儿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 以探讨中国城市儿童肥胖问题的社会原因。
一 、崇尚“胖”的传统文化
(一)“胖小子”的育儿期待 首先,“胖”在传统文化中是身体好的代言词。 “胖娃娃”是中国传统育儿期待的最简化写照。民间 观念中,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人来说,胖都是 好事。小伙子长得胖,象征身体壮、结实;中年人发 胖,象征发福,生活滋润;谁家姑娘胖了,也不尽是 坏事,而是象征健康、能生能育、身材“溜溜的好”。
收稿日期:2007—10—11 }通讯作者:李亚妮,E—mail:lynxcq@163.corn
而“胖小子”更是对儿童身体好的一种喜称,寄托着 老百姓对健康的一种向往。这种情愫还蕴含在民间 的一些仪式中,如婚礼、求子、育儿的习俗中。从地 方民俗资料来看,婚礼仪式上常常寄托着生育“胖 娃娃”的美好祝愿。在山东一带,新娘被送进洞房 后,“有人端来栗子、红枣、花生等撒在床上,边撒边 念道 :‘一把栗子一把枣,明年生个大胖小”’,同直 白而热烈地表达了老百姓对胖小子的期待。求子和 育儿习俗更是如此。山东枣庄红山峪村一带,闹新 房后,当地有“床前滚礅子”的习俗,即新郎的母亲 用木礅子在喜床前边滚边说,“床前滚礅子,来年抱 孙子。床前搁小锅,一年一小窝。”木礅子即又粗又 壮的木头咕噜,可代替板凳,非常结实,民间常常把 胖而压手、健壮、结实的小孩比喻“像礅子一样”。 171 在民间文学作品和民间工艺品中,胖小子的形象比 比皆是,尤以天津泥人张的“百子图”和无锡惠山泥 人的“大阿福”最为有名。甚至在 民间歌谣中,胖娃 娃也是很典型的形象,如《回娘家》唱道:“左手一只 鸡,右手一只鸭,身上还背着一个胖娃娃呀,咿呀咿 得儿喂”。 其次,只有“多吃”才能胖。在传统观念中,人们 对胖的向往常常反映在家长鼓励孩子多吃的行为 上,这样就将“吃得多”“能吃”与身体好等同起来。 强调多吃的观念在民间育儿习俗中也有反映。如山 东枣庄红山峪村一带,“女孩二十八天,男孩三十 天,由舅舅前来接过去称为‘叫满月’。到姥姥家先
一 37 —
用一点猪食抹在小孩嘴里,这样小孩饭量大,不挑 食好喂”。【8J在民众观念中,多吃的目的很明显就是 为了胖,不胖就没有达到目的。如湖北民间谚语“好 吃不胖,长得像豺狼”,即是讽刺那些能吃却不胖的 人,而对于能吃也长得胖的人却毫无贬义。如果说 吃和玩是孩子 的天性 ,那么 ,中国家长对孩子 的吃 更为关注。孩子吃得多或少往往是家长们用来衡量 孩子是否健康的外在尺度。在家庭教育方面,虽然 也有关于吃的禁忌,但大部分是教育孩子要多吃, 而不是少吃。如陕西凤翔一带,大人常常教育孩子 不能把东西只吃一半,否则“就只能长半截人”;在 湖北荆门一带,孩子“不能剩饭”,否则打雷等。以禁 忌的形式而不是说理的形式教育孩子,孩子很可能 常常因为担心违反禁忌而饮食过量。相反,对于多 吃则很少有禁忌。一般来说,孩子有偷摸的习惯家 长是不会纵容的,但如果孩子仅仅是为了吃,家长
一 般不会太认真责罚。 (二)传统的饮食文化特色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底蕴深厚,但稍 微反思一下,就能发现中国饮食文化的发达主要不 在于营养的调配如何合理和全面,而在于菜肴的 色、香、味、形。提到八大菜系,人们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