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文化与结构:文化社会学的范式之争及其整合.pdfVIP

超越文化与结构:文化社会学的范式之争及其整合.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超越文化与结构:文化社会学的范式之争及其整合.pdf

第 5期 总第 140期 2016年 9月 浙 江 工 商 大 学 学 报 J0URNAL OF 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 NO.5 Vo1.140 Sep.2016 超越文化与结构:文化社会学 的范式之争及其整合 徐选 国 ,戚 玉 (1.华东理工大学 社会工作系,上海 200237;2.上海汇众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上海 200237) 摘 要:结构范式主导下的社会学理论面临着一系列危机和困境,催生了社会学理论的 文化转 向。对国内外有关文化社会学的 内涵演绎、发展脉 络、理论 范式变迁进行批判性 回顾 与反思,有助于洞察文化社会学对于当前中国社会现实议题的关切和解释力。本文梳理 了文 化社会学的理论脉 络及其三种 主导型研 究范式(文化一结构主义 范式、分层一 阶级视角、 强一 弱文化范式)发现 ,三大范式各有其独特之处 ,但它们面临着共 同的深层次困境 ,即三者 都难以跳出文化与结构之间的二元藩篱。笔者尝试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迈向本土实践的整 合性文化社会学研究范式,以回应当前中国社会学本土化的现实议题。 关键词:文化社会学;结构与文化;研究范式;本土性;整合性视角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9~1505(2016)05—0103~09 Transcending Culture and Structure:Theoretical Paradigms of Cultural Sociology and Its Integration XU Xuan—guo ,QI Yu (J.Department ofSocial Work,East China University of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 200237,China; 2.Shanghai huizho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CO.,Ltd,Shanghai 200237,China) Abstract:Sociological theory which is dominated by structuralism paradigm faced with a series of crisis and predicament. and has given rise to a turn of cuhura1.It reviews and reflects critically the concept, development context and theoretical para— digms change of cuhural sociology about domestic and foreign helps to gain insight into concerns and explanatory power of cul— tural sociology responding China’S current social issues.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oretical context of cultural s0ciology and its three leading research paradigms(culture—structuralism paradigm,stratifcation~class perspective,and strong—weak cuhur. al program),and find that although the three paradigms have their own criticaly advantages.but faced with the common prob. 收稿 日期 :2016—05—10 基金项 目:中国博士后科 学基金第 59批 面上资 助项 目“嵌人 性治理 视角 下中 国社 会工作 本 土化发 展机 制研究 ” (2016M591613);中央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城市化背景下转型社区的文化变迁研究”(WE1424001) 作者简介:徐选国,男,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讲师,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上海高校智库“社会工作与社会政 策研 究院”助理研究员 ,主要从事社会理论 、社会工作与社会治 理研究 ;戚玉 ,女 ,上海 汇众建设 管理有 限公 司 ,主要从 事文化社会学、环境社会学研究。 104 浙 江 工 商 大 学 学 报 2016正 lem that is hard to jump out of the duality between culture and structure.Besi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