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先民的两次东南迁徙及.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藏族先民的两次东南迁徙及.doc

  藏族先民的两次东南迁徙及 一、藏族先民的两次东南迁徒 1、藏族先民的第一次东南之行 众所周知,汉人知道有吐蕃(藏族)是在隋唐之时,代表性的观点为“吐蕃本西羌属”,将藏人归于羌系统千三百年。而羌又来自何处呢?据《后汉书·西羌传》说:“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性之别也。其国近南岳,及舜流四凶,徙之三危。”三苗为古族名,《战国策·魏策》载,三苗之地在彭蠡(鄱阳湖)、洞庭(洞庭湖)以及文山与衡山之间,传说在舜时迁到三危。三危有二说,一指甘肃敦煌一带,一指南方群山。以此推论,有人认为三苗为苗族、瑶族的祖先。既然西羌出自三苗,以姜姓为别,那么为“西羌属”的藏人也与三苗有染了,舜是为传说的尧舜禹三王的舜王 时代 ,约公元前23世纪左右。 汉籍中对羌的记载很早,是与黄帝族并行的。《太平御览》说: 神农氏姜姓,母曰任姒,有虫乔 氏之女,名女登,为少典妃。游于华阳,有神龙首感,女登于常年,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以火德王,故谓之炎帝。② 炎帝所出的姜姓,从事农耕很早。《易·系辞下》云,炎帝“斲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淮南子·修务训·尝水草》说,炎帝“乃始教民,播五谷”。看来,以炎帝为代表的这支羌人很早就从事农业生产,即以此时间推算,大约在公元前25世纪左右。 现在称华夏民族灰炎黄子孙,盖由此而来。炎、黄二族经过斗争,也经过融合,“蚩尤作五兵,戈、矛、戟、酋矛、夷矛,黄帝诛之涿鹿之野,”③蚩尤,《路史》说,“阪泉氏蚩尤,姜姓炎帝之裔也。”④尤其到了夏、商、周诸朝,其联系更为紧密,因而怀疑黄帝也有姜人血统自在情理之中。 藏族学者丹珠昂奔认为:我以为有一点重要,也通常为史家所忽视,这就是黄帝和炎帝都是自西方迁来。假如说现在的汉族和藏族在人种上有何联系的话,较晚的分裂有可能是同自原始人类自喜马拉雅的东南迁徙过程中,这一时间大约在更新世晚期全新世早期。 古气象 研究 以为,晚更新世晚期发生的末次冰期(绒布寺冰期)中,喜马拉雅山对印度洋气流的屏障作用已接近 现代 状态,“喜马拉雅山(除东段外)已十分干燥,所以当时冰川的长度仅为现代冰川的0.3~1倍左右。在高原内部更是如此,冰川规模更为短小。关于这次冰期的温度降低值,崔之久等曾利用冰缘地貌作过推算,指出高原北部为3℃,唐古拉山南麓的高原内部降低值为5.5℃~6.5℃,并出现过类似北极的气候环境。高原南部当时冻土下限达4,200米左右的高处,较现代冻土低约800米。高原现代冻土南界的安多,年平均温度为-3℃;而藏南河谷中海拔4200米高处的年平均温度为2℃~3℃,因此,末次冰期中这里的温度降低值达5℃~6℃。”①这一时期可能是西藏高原的古人类东南迁徙的第一时期。相比较而言,整个气候东南比西北为好。藏北高原的细石器,有可能就是这部分古人类躲避出现过的北极气候,逐暖而行的产物。毫不疑问,有些地区的古人类有可能在这种恶劣环境下灭绝了。 显然,无数的材料可以证明,华夏民族的兴起,来源还有别的渠道,在此从略。至少可以说,在晚更新世晚期的冰期中,有一部分(甚至一大部分)“古藏人”东南迁徙,并且进入现在的川、滇、甘、青,甚至更远一点的湖南、贵州境内都是有可能的。当然,我们不能排除有一支后来被称为“羌”的“古藏人”进入上述地区,进行了若干世纪的畜牧生产后,开始农业耕作。 2、藏族先民的第二次东南之行 进入全新世,西藏高原经历了末次严寒气候之后,逐渐转暖,植物得到 发展 (这一时间大约距今10,000年~7,500年②);至全新世中期,气候温暖湿润,青藏高原草木较盛。“从曼冬错、措勤、拿日雍错等剖面的孢粉组合看,木本植物花粉成分显着增加,最高可达花粉总数的50%左右,其中主要有松属、桦属等,温带阔叶树成分(栎属等)和喜暖成分(铁杉等)增加,蔷薇、杜鹃等灌木种属较多;草本植物花粉仍占主要地位,而且种属也较丰富,如蒿属、莎草科、菊科、禾本科等中生、湿生草本。这个时期虽然气温较前温暖,但气温的绝对值不高,因而,高原上的低湿地有大量草本繁殖,有利于植物残体的积累,泥炭沼泽发育。根据已有泥炭经碳-14年代测定的数据知,西藏地区泥炭大都属于这个时期,如拿日雍错湖相层中的两层草炭分别为距今6,380±100年和距今3,625±100年,昂仁昂拉露草炭层距今4,525±120年,邦达错(雅西尔错)北岸泥炭距今7,670±250年,多庆错西岸泥炭距今3,930±250年。羊八井弄朵和当雄当乌马曲连续的厚层泥炭沉积结束的时间,据顶部泥炭的碳-14年代测定分别为距今3,050±120年和3,575±80年,因而这两个地方中全新世都为泥炭堆积③。青藏高原的这种适宜的气候,给藏族先民的生存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一些新石器的遗址,大约就是这一时期的藏族先民所为,这或许已是无可辩驳的事实,否则,公元六七世纪突然崛起西藏高原的吐蕃民族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