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行政相对人义务履行不能研究.pdf
行政相对人义务履行不能研究
张淑芳*
内容摘要:我国《行政强制法》将强制当事人履行的诸种义务以过错义务作了打包规定,即
以行政相对人存在主观过错的预设为前提,笼统认定行政相对人存在行政违法且不履行义务
的情形。然而,行政法治实践中相对方所承担的义务有时是非常复杂的,不主动履行义务也并
非相对方都存在主观过错。如果将这样的义务不履行责任也通通转嫁到行政相对人身上,显
然是不公平的。因此,在《行政强制法》中区分义务不能履行的诸种情形,采取不同的义务履行
手段是非常必要的。这既有利于行政法上义务的真正实现,也利于我国行政法治的完善。
关键词:行政相对人义务履行义务履行不能强制让渡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以下简称《行政强制法})第2条第3款规定行政强制执行,是指
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对不履行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强制履行
义务的行为。行政强制执行的前提是存在一个生效的行政决定,行政强制执行是执行行政决定的
行为,目的是保障行政决定的内容得到实现。(1)依《行政强制法},只要有一个生效的行政决定存在,
行政相对人就负了义务,且义务履行中几乎不存在什么伸缩余地。《行政强制法》之所以作出这样的
规定,是因为需要强制执行的义务都是建立在行政相对人违法且不主动履行的前提之上的,亦即行
政相对人均存在主观过错。换言之,{行政强制法》中的义务都是行政相对人的过错义务,正因为如
此,行政相对人行政违法(2 )和不履行法律义务(3)两个范畴奠定了行政强制建立的基础。然而,在笔者
看来,{行政强制法》的这种义务打包方式实际上是不周延的,在行政法治实践中,摊派到当事人的义
*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文系2011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NCET-1lü679)和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无效行
政行为的判定标准及司法审查研究(项目编号:13BFX040)的部分研究成果。
Cl)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注释本,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第2页。
(2)行政相对人违法与行政违法的概念还不能够完全予以等同,通常情况下,行政违法的概念中包括了行政主体的违法。有学者
甚至认为,行政违法的主要主体是行政主体,而行政相对人违法的主体则不包括行政主体在内。行政相对人违法的概念和理
论之所以说是成熟的,是因为在我国制定《行政处罚法》时就厘清了该概念的基本内涵,行政处罚法》立法的前提就在于在行
政法治实践中存在大量的行政相对人违法的情形。
(3)行政相对人不履行法律上的或者行政法上的义务是一种特定的行为状态,从广义上讲,它可以被归入到行政违法的范畴之
中,但在行政法学理论中,行政相对人不履行义务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公认的相对独立的概念,因此学界对此已有充分的研究
和表述。这可以说是《行政强制法》制定的前提,该法第2条第3款规定行政强制执行,是指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申请人民
法院,对不履行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强制履行义务。由此可见,行政相对人不履行法定义务无论在学理
上,还是在行政法治实践中都已不存在争议。
• 59 •
东方法学
2014 年第 6 期
务往往是比较复杂的,有些义务可能来自于立法的不完善,有些义务可能来自于行政主体的过错,如
果将这样的义务也笼统转嫁到行政相对人身上显然是不公平的。(4J笔者认为,不能简单的用行政相
对人违法或不履行义务来概括其所承担的所有义务情形。正是基于此考虑,笔者提出行政相对人义
务履行不能的概念范畴,试图用这一概念范畴来囊括那些不属于相对人主观过错范畴的义务,将其
在上列两者之外另当分析,[5]通过这样的分析,建构一个与上述两者相并列的独立理论板块,并使之
与现行《行政强制法》有效衔接。
一、行政相对人义务履行不能的内涵解析
所谓行政相对人义务履行不能,是指行政相对人与行政主体在行政法过程的能量交换中,无法
对有关的法律义务或行政主体的设定义务进行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