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徽州建筑雕作艺术.doc
论徽州建筑雕作艺术
摘 要:本文论述了徽州建筑雕作艺术在各时期的特点和文化内涵及传承,并对徽州建筑雕作艺术在新时期如何继续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徽州;建筑雕作;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J802
文献标识码:A
在中国安徽的东南部,与江西浙江接壤处有一片神奇的土地,它“东有大鄣山之固,西有浙岭之塞,南有江滩之险,北有黄山之厄”。在这片土地上,历史上曾孕育了闻名海内外的徽州文化。
徽州文化作为一种区域性鲜明且形态成熟的汉民族传统历史文化,它发轫于秦初,崛起于南宋,鼎盛于明清,衰微于近代,被誉为”东南邹鲁”,封建社会晚期的一颗“夜明珠”。
不过,我们目前所说的“徽州时代”通常指的是自宋徽宗年间徽州正式得名以后直至清末绵延八百年,尤其是其中最辉煌的明清时期。在这个时期,徽州出现了一种“学成派、艺成海、术成流、商成帮、人成杰”的局面,创造了徽州文化空前灿烂的历史成就。而以徽州民居为主的徽州传统建筑文化,则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至今仍然比较完整地保存着大量的明、清建筑遗存,因而历来是各类专家的研究焦点。
在徽州的传统明、清建筑中一个鲜明的特征便是砖、木、石三雕作为装饰与建筑的巧妙融合,从而形成了一种工艺精湛、气韵生动、自成一体的建筑雕作艺术,被誉为“徽州三雕”。
第一节 徽州建筑雕作艺术的历史渊源
徽州地区位于皖南山区,皖、浙、赣三省交界处,境内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山间谷地面积不大,全境总面积约12000平方公里。
公元前221年左右,随着黟县、歙县始设,徽州开始有建置。汉代徽州地区曾置丹阳郡、新都郡。西晋后更名新安郡。隋开皇九年改为歙州。唐大历年间,徽州六邑出,且以后一直保持稳定。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自此徽州得名,以后历经元、明、清直至民国,基本未变。其地理范围主要是今天安徽的黄山市、歙县、休宁县、绩溪县、黟县、祁门县和江西省的婺源县等地。
在没有明确建制前,古徽州属越族人之地,当为古越一族国。古越人(亦称“山越”),传为禹之苗裔,他们依山而居,载水而行,天长日久,形成了特有的“山越文化”。这种文化以鸟为图腾,先民们习水便舟,巢居,纹身断发,同水而浴,凿齿贯耳,善铸铜,并以印纹陶为其文化代表。1959年3月开始挖掘的屯溪西郊西周墓葬群,时间跨度从西周初年至春秋,至今已出土了大量文物,证明了这一地区两千多年前确实存在着比较发达的越文化。
由于古徽州地区山峦叠障、丘陵起伏、气候湿热,所以古越人的住宅是适应这种气候的底层架空的干栏建筑,歙县新州新石器遗址中就曾出土过于栏建筑的遗物。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曾有过三次大的人口南迁浪潮――西晋永嘉之乱、唐末黄巢起义、北宋靖康之乱。为了逃避战乱,许多北方中原士族文人,纷纷南迁。而徽州山川秀丽,险阻天成,历来兵革少到,自然成了首选之地。在涌入徽州定居的同时,他们也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和精湛的建筑技艺。由此,古徽州的山越文化和中原文化融合而形成了一种新的地区文化,这种文化表现在建筑上便是干栏式建筑与传统中原地区单层四合院的逐渐融合,直至形成了徽州新型的厅并楼居式民居。
中原文化与当地山越文化长时间的融合发展,诞生了徽州文化。而徽州古建筑及其雕作装饰艺术,正是在徽州文化的熏陶下,在自然环境、经济基础、文化思想、宗教伦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逐渐成长起来的。
明代中期以后,徽商开始腾飞于中国商场,其行踪遍布全国,财力大增。明人谢肇制在《五杂俎》中描写“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锵有至百万者,其它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徽商致富后,回家修祠堂建园第,重楼宏丽。“盛馆舍以广招宾客,扩祠堂以敬宗睦族,立牌坊以传世显荣”特别是明末、清中期徽商兴盛时其穷奢极欲的追求,再加上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画等艺术的影响,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徽州古建筑及其雕作艺术的发展。
第二节徽州建筑雕作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一、徽州建筑雕作的艺术特点
1、明代时三雕的艺术特点
在现存的徽州民居中,根据现有资料,明代以前的建筑已无遗物,保存下来的明代建筑主要以明代中后期为主,也有一些明代初期的,如徽州区西溪南村的老屋阁、绿绕亭和徽州区呈坎民居“老虎洞”等。根据(丰南志)记载,老屋阁是宋朝吴起隆始建,元天顺元年(1328年)重修,明代景泰七年(1456年)重建的,时主人为吴斯能、吴斯和兄弟。在这些明代建筑中,采用三雕作为装饰已很普遍,从中我们可以大致了解明代时徽州建筑雕作艺术的一些风格特征。
徽州明代的木雕以浅浮雕为主并逐渐向高浮雕、透雕过渡,通常借助于弧形线刻造型,前期式样较朴素,而中后期则渐趋华丽,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八年级生物(上)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单元检测卷含答案解析.docx
- 一种水生萤火虫室内规模化饲养装置.pdf VIP
- D301-1~3 室内管线安装(2004年合订本).docx VIP
- 2025至2030中国电子树脂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docx
- 三一中型挖掘机SY335BH SIC_产品手册用户使用说明书技术参数图解图示电子版.pdf VIP
- 全科教学模式探讨及实践(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全科医学科 全科医学教研室 唐海沁).pdf VIP
- 最全(一)公安局辅警招聘考试题库.doc VIP
- 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课件详细.ppt VIP
- 西式面点师(初级)课件 项目2 面包制作.pptx
- 发酵设备课程设计——1000m³内循环气升式生物酒精发酵罐设计.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