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说皮影艺术.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也说说皮影艺术.doc

也说说皮影艺术   皮影艺术起源于何时,民间传说不一。其中以殷商说为最早。其论据是老年山西皮影艺人都供奉黄龙真人。黄龙为殷纣故事人物,距今已有三千年历史。传说黄龙为守城,因兵力不足,摆下“空城计”――用纸箱制作假城门,门内灯火闪烁,兵马众多,对手来到城前,因畏惧不敢攻城而退走。   据《汉书?外戚传》及晋代《搜神记》:汉武帝刘彻即位初期,有一位宠妃李夫人,十分温柔美貌,且能歌善舞,但不幸早亡,令武帝十分悲伤,日夜思念。有一天,武帝在宫中凭栏眺望,李妃的婀娜舞姿和美颜娇容仿佛又显现在他眼前,此时武帝只觉一阵眩晕,跌坐在椅子上,猛然想起一位叫少翁的方士曾声称能为他招回爱妃的亡魂,不知能否如愿,于是,急召此人入宫……正当武帝思绪缠绵,昏昏欲睡时,忽闻熟悉的环佩相击之声由远而近。武帝睁开朦胧之眼,只见面前的纱帐后有爱妃身影,步态如往日一般轻盈,姗姗而来。武帝不由得立起身来,疾步前去,待挑开纱帐,爱妃的身影已经不见了,惟有一轮明月当空。这是方士们请李夫人的宫女敲击环佩并模仿他的声音,用皮革和其他材料制成李夫人的身形,待武帝昏昏欲睡时摆在纱帐之后,借窗外明月之光表演出来的一场影戏。   另据史料记载,皮影戏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就已盛行于宫廷市井,这一宋时盛景绝非无源突降,它必然经过一段漫长的孕育萌芽、发展演进和成熟的前期历程,只是史料断档而已。若将这一前期历程,上推为皮影戏成熟于极为崇尚文化艺术的盛唐,不无道理。进而再将起源时代上推至两汉并不为过。这一推论与《搜神记》中“影戏之源出于汉武帝”说相合。故将皮影戏艺术的起源定位于两千年前的西汉较为客观。   皮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皮偶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在广大农村,这种拙朴的民间艺术形式很受人们的欢迎。   皮影戏在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元代时,皮影戏曾传到波斯、阿拉伯、土耳其。稍后,又传至东南亚。清代乾隆年间,皮影戏传入法国巴黎、马赛和英国伦敦,这种源于中国的艺术形式,迷住了很多国外戏迷,人们亲切地称它为“中国影灯”。   作为中国传统的影子戏曲,经过改良后,现在的皮影戏已经突破牛皮三色的单调变化,改用驴皮多色的萤光皮影,更加好看。   堪称中国皮影戏泰斗的唐山皮影戏团,利用驴皮涂上萤光色剂,使改良过的皮影戏更有看头。此外,舞台后方成排的日光灯也取代早期昏黄的小灯,解决皮影操控杆的阴影问题,提升舞台整体的细致感。   皮影的原料多是牛羊皮,豫南喜欢用牛皮,豫西常用驴皮。其制作和表演皮影戏的过程是:首先,将皮子泡制、刮薄、磨平,然后,艺人们将各种人物的图谱描绘在上面,用斜刀、圆刀、平刀、三角刀等各种型号的刀具刻凿后,再涂抹上颜色。雕刻时,一般都用阳刻,有时也用阴刻,雕工细致,刀法多变。绘画染色也有一定的讲究,女性发饰及衣饰多以花、草、云、凤等纹样为图案,男性则多用龙、虎、水、云等纹样为图案。一般忠良人物为五分面,反面人物为七分面。人物造型与戏剧人物一样,生、旦、净、末、丑角色齐全。制成的皮影高的达55厘米,低的仅有10厘米左右。皮影戏人的四肢和头部是分别雕成的。用线联缀而成,以便表演时活动自如。一个皮影,要用五根竹棍操纵,艺人手指灵活,常常玩得观众眼花缭乱。不仅手上功夫绝妙高超,嘴上还要说、念、打、唱,脚下还要制动锣鼓。演皮影的屏幕,是用一块1米大小的白纱布做成的。白纱布经过鱼油打磨后,变得挺括透亮。演出时,皮影紧贴屏幕活动,镂空的人影和五彩缤纷的颜色真切动人。   皮影戏艺术发祥于我国陕西、山西、河南交汇的黄河流域,因其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广大民从,所以流传甚广。传至明清时代,河北滦州皮影异军突起,进而形成了皮影艺术的东、西两大主体派系。滦州皮影的崛起,将我国皮影文化带到了历史的高峰。清末民初,皮影戏在全国遍地盛行。只是在近代社会动乱和新潮文娱的冲击之下才陷于现状。   皮影戏是中国一种民间艺术形式。中国西北部甘肃的陇东皮影主要分布于平凉、庆阳各县,较为集中的为东临陕西、宁夏的三角地带。陇东皮影戏大约在明清(14世纪-19世纪)时就已经十分流行,皮影造型俊俏大方,外轮廓挺拔概括,镌刻精细流畅。陇东皮影制作选用年轻、毛色黑的公牛皮,这种牛皮厚薄适中,质坚而柔韧,青中透明。牛皮刮干净、晾至净亮透明时即可制作。先将样稿轻画在牛皮上,然后用各型刀具或刻或凿。之后用透明水色着色,颜色一般不调和,故而纯正绚丽、对比强烈。刻凿、着色完毕后“出水”即熨平,是其中最关键也是最难的一关。出水后再晾干,装订组合即可上台表演。   皮影艺术源远流长,为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是一块色彩斑斓的民族瑰宝,其渊源演化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遗产资源,并为今后的创新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