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充满活力生成性课堂.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创设充满活力生成性课堂

创设充满活力的生成性课堂   [摘 要]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能挑战已有认知结构,这样的数学课堂是不具有生成性的;在学习时只关注知识技能而没有经历生命成长,这样的课堂也不具有生成性。如果教师能够尊重教材预设学情,尊重差异机智互动,尊重情感经历发展,就能生成活力四射、个性张扬、异彩纷呈的课堂 [关键词] 尊重教材;尊重差异;尊重情感;生成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育家布卢姆指出:“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因此没有精妙的生成问题就无法成就精彩的数学课堂。《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这一理念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和创造空间,但如何使一堂课衍生更多具有价值的知识和思考,无形中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教师能够尊重教材预设学情,尊重差异机智互动,尊重情感经历发展,就能生成活力四射、个性张扬、异彩纷呈的课堂 一、尊重教材 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一切活动的设计和开展都应从学生出发,从学生的已知出发,只有这样才能以学定教,让教学达成度更高。奥苏贝尔曾说过:“影响学生的唯一的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标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重视教学环节的预设,在尊重学材、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提高预设的针对性和可变性,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发展性的空间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重点考虑:预设的学习内容如果过于简单,不能打破学生现有认知结构,应该怎么处理;如果预设的学习内容脱离生活原型,学生一无所知,教师又该怎么处理……多假设一些“如果”,多预设“怎么办”,课堂上教师就能多一分机智,从而灵活地驾驭课堂。例如在教学“千克的认识”时,通过创设大量的感性材料比较,学生认识并初步建构了质量单位“千克”后,在反思质疑环节有学生提出:“我奶奶去买菜和买水果时总是讲买了几斤,1斤是不是1千克呢?”教师一愣,虽然这不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任务,但是立即抓住这个“意外”生成去展开讨论,在接下来的“掂一掂”“称一称”活动中把“斤”与“千克”联系起来,让学生对千克的认识不再抽象。因为“斤”这个计量单位离学生现实生活更近,用斤去延伸体验1千克到底有多重,有助于学生建立准确表象 叶澜教授说过:“教学成功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要重新激活书本知识,使知识恢复到鲜活状态,在多向互助和动态生成的教学中,凸显知识的活性。”也就是说教材提供的只是最基本的教学内容,或者说是教学内容的范例,而教学内容如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其范围是灵活的、广泛的,需要教师“因地制宜” 二、尊重差异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是成长的生命个体,在认知过程中出现差错也在所难免。在学习过程中思维变化的不确定性,课程资源的生成性和开放性,学生对学习材料的多元反映和个性差异性等价值取向,都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要捕捉“亮点”资源,更要善于利用“错误”资源,尊重学生差异,智慧处理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 课堂上,当学生的认知出现偏差或者模糊不清时,教师不应批评学生无能,更不可放手不管,而是应该及时地为学生搭建“脚手架”,顺势利导,帮助学生寻找错因。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时,出示:把30厘米的线段剪成7厘米、8厘米、15厘米,能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学生受“三角形有三条边,三根小棒就能围成三角形”的负面影响,生1说能,生2说能,生3想了想支支吾吾不敢说了。于是笔者就请生1亲自来试一试,他努力地操作了,没成功。再请生2帮忙一起操作,还是没围成三角形。这时其他同学在小声提醒“围不成”,生1和生2在疑惑中改变观点说“不能围成三角形”。为什么呢?在学生的不解中用投影放大用这三根小棒围的过程,“哦”学生领悟了,因为“7+8=15”,15 和15重合了,围不成三角形的。紧接着追问:那么什么情况下才能围成三角形呢?一下子凸现了本节课的重点,也为难点的突破提供了基础。这样为学生提供一个深入思考、辨析、纠错的机会,使课堂处于一种宽容、尊重的民主氛围中,经历了“错误认知―活动探究―数学思考―正确建构”的学习过程。也正是因为这样,才引导着数学课堂从偏重知识传授走向关注智慧生成,最终赢来学生思维的自由发展,赢来数学课堂的精彩 而今课堂上学生经常会出现不顺着教师的思路走,旁逸斜出,甚至出现与教师预设的价值取向迥然不同的想法。这些“异样的声音”是对教师的理念与智慧的挑战。跟着学生走,势必打乱教师原有的教学设计,冲击教师预设的价值取向,也有当堂不能完成教学任务的风险;牵着学生走,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