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代文浏览练习训练三
现代文阅读演练
何处觅清高
刘志琴
“清高”,这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知识分子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如今已难见踪影,试看时下的行文,不论是长篇、短论、散文、随笔又有哪篇、哪句言清高? 时过境迁,无可奈何花落去,“清高”已经随着岁月流失了。
要说“清”字,中国人对此情有独锺是毫无疑义的。在中国人的词汇中,许多美好的称誉,往往是清字当头: 卓越的才能是清才,志行高洁的称清士,儒雅的文章称清文,廉洁奉公的官员称清官,纯洁的友情为清交,还有清秀、清名、清醇等等,凡属令人敬重的人品、举止,物性、事理,几乎都要冠上一个“清”字。“清”字再加上“高”字当属顶量级的称誉吧,不然,它曾是压在知识分子精神上的重负。
远在半个世纪以前,中国知识界就已开始了没完没了的运动,从五十年代初批判肖也牧的《我们夫妇之间》肇始,就把知识分子那种温情脉脉,作为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情调加以鞭笞,由此揭开知识分子改造的序幕,接踵而来的批判胡风、反右派、拔白旗、反右倾、十年浩劫,矛头不仅指向时政言论,就连温良恭谦让的性情,温文儒雅的风貌也在扫荡之列,致使那些素来洁身自好的,不争名于市的,不轻言附众的,不太随和的,不耻奉承的等等具有个性的知识分子,纷纷以清高进行自我批判。很显然,这“清高”在社会舆论中已是贬词,与褒词早已绝缘。然而贬是贬,却又是臭豆腐一块,虽臭亦香,因为这清高与政治立场错误相比,是轻量级的,不会伤筋动骨,检讨、检讨容易过关,因此不论是真清高,假清高,一旦要做思想检查莫不以“清高”自谴自责,运动过后倘若以清高作结论,已属不幸中的大幸,又不免在自怨自艾中沾沾自喜。这“清高”在知识分子情感中纠集的喜怒哀乐,真是一言难尽。
虽说这“清高”已经异化,但毕竟是淡泊明志的操守,自古以来就为人们所敬重,即使在极左思潮的暴风骤雨中,那些耿直放达之士也多以清高自重,在心灵深处葆有这一方净土。
可悲的是,在当今商品经济的大潮中,这“清高”已难有容身之地,且不说那粗制滥造,泡沫泛起的学风,败坏学术研究的声誉,就是那学术腐败的丑闻也是不绝于耳,为了争名争利争评奖争职称,不惜抄袭、剽窃、弄虚作假,拉关系,送红包,甚至雇人代笔,假文凭,假学历屡见不鲜,这种“学术蝗祸”,打而不绝,浊浪滔滔,何处言清高?
在这一团乌烟瘴气日益弥漫之际,一位老学者的清风劲节,仿佛一缕春风吹向学人的心田,不得不使人耳目一振,清高归来兮!
这是今年参加“史学前沿理论研讨会”得到的感受,不,这次会议的本意,原是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和《史学理论》杂志社联合召开的祝贺何兆武教授80寿辰的纪念会,只是因为何先生坚持谢绝,才改为理论的研讨,何先生自当是会议的上宾,殊不知,会议的当天,何先生突然“失踪”,引起与会者的惊叹。虽然我并不赞成他的临阵脱逃,但何先生一生埋头书案,不计功利,长期默默无闻地奉献,是他一贯的作风,更何况要一个谦和、淳朴,视荣华如浮云的老书生,当众接受花环,听颂歌,也是太难为了,对此我也甚为理解。他在史学界从来就有德艺双馨的美誉,改革开放之后,是他最先系统地引进国外的史学理论,翻译的史学名著其信、达、雅,在同行中有口皆碑,有的译文成为经典性的名句,被广泛引用。作为高龄的著名学者,笔耕不辍,近年来出版的《历史与历史学》、《历史理性批判》、《中西文化交流史论》等洋洋百万言著作,其渊博的中外知识,深厚的理论功底和敏锐的学术见解,无愧为史学理论的领军人物。可他长期甘当人梯,无怨无悔,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凡是行内行外有学术问题相求的,他必尽心尽力,无私付出,对年青人更是爱护有加。像这样一个忠厚长者面对应得的荣誉,却坚辞不受,怎不使人动情,葛兆光教授说:“像他这样的学者,恐怕再也难找了。”的确,他惠予学术同仁的不仅是学问见地,更有当前最为宝贵的学德和学风。
诚然,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的转型中,知识分子的人格理想正在发生变化,清高不一定是最佳的选择,以清高品评何兆武教授的治学为人,也不尽恰当。但他在言行操守中的高风亮节正如《孔丛子》所说:“夫清高之节,不以私自累,不以利烦虑,择天下之至道,行天下之正路。”当今学风不正,学德败坏,甚或利欲横行泯灭良知,对此倡导一下“不以私自累,不以利烦虑”的清高品格,永远不会过时。
清高归来兮!
(原载《炎黄春秋》)
如何理解何兆武教授在别人为其祝贺八十寿辰的纪念会当天突然“失踪”这一行为?
作者怎样看待五六十年代知识分子的“清高”?
葛兆光教授说:“像他这样的学者,恐怕再也难找了。”“这样的学者”指怎样的学者?
结合事例谈谈你是如何看待当前人们对名利的追求的。
【参考答案】
何先生一生埋头书案,不计功利,长期默默无闻地奉献。他是一个谦和、淳朴,视荣华如浮云的老书生,在史学界早就有德艺双馨的美誉,“不以私自累,不以利烦虑”(意思对即可)
这“清高”在知识分子情感中纠集的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洒水车等环卫车的上户流程.doc
- 洪水无情欧派无情.doc
- 法律逻辑学课件第一章1.ppt
- 活性乳酸菌乳饮料高活菌数发酵工艺的优化.pdf
- 注册域名-域名注册步调-若何注册域名.doc
- 流体流动的特性.ppt
- 流淌的爱.doc
- 流质变现困扰三大电信运营商.doc
- 浅析功能饮料之战.pdf
- 浅析体育课准备运动中存在的题目.doc
- 金融产品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积极适应市场风格,行为金融+机器学习新发现.pdf
- 交运物流2024年度投资策略:转型十字路,峰回路又转(2023120317).pdf
- 建材行业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板块持续磨底,重点关注需求侧复苏.pdf
- 宏观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复苏之路.pdf
- 光储氢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复苏在春季,需求的非线性增长曙光初现.pdf
- 公用环保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电改持续推进,火电盈利稳定性有望进一步提升.pdf
- 房地产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聚焦三大工程,静待需求修复.pdf
- 保险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资产负债匹配穿越利率周期.pdf
- 政策研究2024年宏观政策与经济形势展望:共识与分歧.pdf
- 有色金属行业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新旧需求共振&工业原料受限,构筑有色大海星辰.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