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推动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基于社会支持的一个分析框架.pdf
第 37卷 第 2 期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Vol . 37 No . 2
2017年3 月 Journal of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Mar . 2017
推动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
基于社会支持的一个分析框架
陈 纪 12 ,于 亚 杰
(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天,津 300350 ;.安徽师范大学法治中国建设研究院,安 徽 芜 湖 241000 )
摘 要 :民族互嵌式社区是基于一种“互嵌式”民族关系而形成的社会利益共同体,建设此种类型社区不仅需要
为各民族交往与互动搭建沟通桥梁和关系媒介,而且更需要为少数民族及其成员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和精神帮助。
社会网络支持、公共行为支持、社区资源支持等多维度的社会支持正是契合了这两个方面的需要,促使一种平等相
处、自由交往、彼此尊重、相互包容的社会利益共同体被生产出来。从支持主体、类型、方式等方面构建社会支持模
式下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的基本框架。依据这三种类型社会支持的意涵,提出集体活动、共同发展、双向适应分别
是推动民族互嵌式社区得以生成的前提条件、物质基础和心理准备。
关 键 词 :民族互嵌式社区;社会支持 ;少数民族;城市民族 ;民族工作
中图分类号:C912.83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编号:1672 -433X (2017)02-028-06
一、问题的提出 容的社会利益共同体①。因此,在城镇化大背景下如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 何推进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对保证少数民族融入城
出:“要把着力点放在社区,推动建立相互嵌入的社会 市及推动民族关系和谐发展意义重大。
结构和社区环境”,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地融入城市。 从决策意义上讲,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是从社会
随着城镇化进程深入推进,汉族与少数民族在城乡 实践角度为构建和谐民族关系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应
间、地域之间流动和迁移,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各民 对思路,摆脱了学术界在处理民族关系问题时是把族
族原有的地域分布和居住状态。现阶段,大量少数民 群问题“文化化”还是“政治化”的观点之争。有研究
族成员进入城市后,如何推动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 者认为,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族关系发展的现实情
帮助他们尽快地融入城市经济社会生活,成为政府和 况来看,中国民族关系领域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
学术界共同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推动相互嵌入的 题、新挑战,也呼唤着国家在引导和调控民族关系发
社区环境建设,不仅仅是实现社区不同民族成员的混 展上应该有新的举措,嵌入式社区建设恰恰契合了这
居,而且要更加重视民族关系的和谐互动与社区共同 样的现实需要[2]。目前,关于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的
体认同感的形成[ 1。就是说,民族互嵌式社区不仅体 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围绕其涵义、类型、功能及构建
现为各民族“交错而居”的空间分布,更为重要的是 基础等进行了一些探讨,但对其内涵和外延进行学科
从精神层面上强调具有不同文化属性的民族群体之 化、专业化的理论探讨尚显得较为薄弱,且大多数研
间,能够形成平等相处、自由交往、彼此尊重、相互包 究是从民族国家建设高度把握和解读它的基本要义。
收 稿 日 期 :016-12-27
基 金 项 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城市社会融人问题研究”(12CMZ04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
项目“环渤海地区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