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大管理研究2014年第9卷(3)
制度变革、财务私有信息与
我国资本市场定价效率
摘要: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变迁是为了提高效率。作为一种强制
性制度变迁,检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否促进资本市场效率
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股价同步性反映了资本市场定价效率。
考虑到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与股权分置改革时间重叠带来的制
度噪音,本文试图控制制度变革因素,检验财务私有信息与
股价同步性的关联关系的变化。研究发现随着我国市场化改
革的不断深入,利用财务私有信息套利的空间逐渐被压缩,
但资本市场仍未能对财务私有信息有效定价。股权分置改革
能促进股价同步性的降低,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才是压缩财
务私有信息套利空间的主导制度变革因素。
关键词:股权分置改革、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财务私有信息、资本市
场定价效率
中图分类号:F23、F83、F20
①陈曼,集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曲晓辉,厦门大学财务与会计研究院。基金项目:本文受国家社会
作者在此特别感谢刘志远教授、陈冬华教授和肖虹教授在博士论文答辩过程中所提的宝贵意见,以及匿名审
稿人提的中肯修改意见。对于文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和疏漏作者文责自负。
China Studiesvolume9(3)
Management
一、引 言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变迁是为了提高效率。本文旨在检验,作为一种
强制性制度变迁,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否促进资本市场效率的提升。
资本市场效率取决于资本资产价格对信息吸收的深度和广度(Fama,
1970)。基于CAPM模型的可决系数R2除受系统性风险、行业归属、噪音交
易等因素影响外,还反映了公司特质信息(Roll,1988),R2越低意味着股价
波动与市场波动同步程度越低,表明股价中蕴含了更多的公司特质信息
Yu,2000)。
(Morck、Yeungand
and
Yu,2000)研究发现在新兴市场经济
莫克、杨和于(Morck、Yeung
价效率的研究结论表明,我国资本市场普遍存在私有信息套利(冯用富、董
艳、袁泽波等,2009),定价效率走势出现反复(游家兴、张俊生和江伟,
2006;廖士光,2010)。公司基本面指标、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国有产权
性质等因素对股价同步性的显著影响得到了证实,但财务透明度与股价同步
性的关联关系的研究结论仍不一致(游家兴、张俊生和江伟,2006;王亚平、
刘慧龙和吴联生,2009;金智,2010)。
本文试图结合制度背景分析,检验以操纵性应计利润衡量的财务私有信
息(即以非公开信息计量的财务透明度)与股价同步性的关联关系的变化。
研究发现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利用财务私有信息套利的空间逐
渐被压缩,但资本市场仍未能对财务私有信息有效定价。股权分置改革虽然
能促进股价同步性的降低,但会计准则趋同才是压缩财务私有信息套利空间
的主导制度因素。
本文以下内容安排如下:第二部分以新制度经济学为基础进行理论分析,
对资本市场定价效率文献进行评述,并提出研究假设;第i部分介绍研究设
计;第四部分分析实证结果;第五部分进行全文总结。
中大管理研究2014年第9卷(3)
(一)理论基础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环境的变动和不确定性导致了制度不均衡与低效率,
对利益最大化的追逐诱发了效率更高的新制度对旧制度的替代。制度变迁存
在纯粹自愿到完全政府控制两个极端形式,即诱致变迁和强制变迁,在两个
极端形式之间还存在着半自愿半政府结构(戴维斯和诺斯,1994)。诱致性
制度变迁,由对与经济增长相联系的更为有效的制度绩效的需求所引致(拉
坦,1994)。然而,仅靠诱致性变迁创新制度,社会中的制度安排将满足不
了需求,需要国家干预以弥补制度安排供给的不足,由政府命令或法律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河南省信阳市2024-2025学年普通高中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英语试卷含答案.pdf VIP
- 解读《GB_T 23850-2024工业高氯酸钠》全面解读.docx VIP
- 总经理股东会汇报.docx
- 2025-2030中国二甲基氨基丙胺(DMAPA)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docx
- 上海市浦东新区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附属高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教学质量检测数学试题+答案.docx VIP
- 点石斋画报.12集.24册.申报馆编印.1884-1889年.pdf VIP
- 印学话西泠 教学课件.pptx VIP
- 慢性呼吸疾病肺康复护理专家共识.pptx
- 七年级数学上册动点问题练习.docx VIP
- GB50666-201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