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旁间隙及其周围间隙占位性病变的影像学-培训课件.ppt

咽旁间隙及其周围间隙占位性病变的影像学-培训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颈动脉间隙来源占位 颈内动静脉分离或向外后移位 咽旁间隙受压前移 相应的神经症状( IX-XII 、颈交感) F/57 颈动脉体瘤 F/42 声音嘶哑3月 发现左颈肿物呼吸不畅4月 咽后间隙(retropharyngeal space) 位于咽旁间隙后方,在颈内筋膜壁层和椎前筋膜之间。向上延伸到颅底;向下可达横膈。其内部被分隔为左、右两部分。内有咽后组淋巴结及脂肪 咽后间隙内最常见的占位为各种原因引起的咽后淋巴结肿大,其中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尤应引起重视,注意与交感来源N鞘瘤鉴别 咽后淋巴结 颈内动脉外后移位 咽旁间隙前移 鼻咽有肿块 或有其它原发肿瘤史 F/41回缩性涕血2月余 M/39,打呼数月 F/43 发现左颈肿块1月,咽痛20天,左咽侧后隆起,粘膜表面光,TB 腮腺间隙(Parotid Space) 是指腮腺囊内的潜在性间隙,其上界为外耳道及颞下颌关节,下界为下颌角的稍下方,前界为咬肌及下颌支,后界为胸锁乳突肌上部的前缘和二腹肌后腹,内侧界为茎突肌群及咽旁间隙,外侧界为腮腺表面筋膜 间隙内有腮腺,腮腺内导管、腮腺内淋巴结、面神经及血管。 腮腺以穿行于腮腺内的面神经及其分支为标志,分浅叶和深叶。浅叶位于面神经的浅面,较大;深叶位于面神经的深面,与咽旁间隙相邻。 腮腺深叶来源 咽旁间隙脂肪受压内移 腮腺深叶形态消失 肿块凸入咽旁间隙呈哑铃状 二腹肌后腹受压后移或内移 发现右腮腺肿块6年,质硬。 咀嚼肌间隙(masticator space) 由封套筋膜在下颌骨前缘处分开,覆盖翼内肌和咬肌,附着在下颌支的下缘形成。位于咬肌内侧面与下颌支(上部)外侧骨壁之间。前界为咬肌前缘;后界为下颌支后缘;上界平颧弓下缘;下界以咬肌附着于下颌支处为界 间隙内主要有下颌骨、咀嚼肌及经下颌切迹而来的咬肌神经、血管等组织 咀嚼肌间隙的占位一般为感染和肉瘤。 F/36张口疼痛1月 滑膜肉瘤 小结1 以前广义的咽旁间隙肿瘤的影像定位极易概念混淆 应与解剖学定义一致 咽旁和咽旁间隙 小结2 咽旁间隙脂肪的移位方向 颈内动脉的位置变化 腮腺深叶与肿块的形态 与咽侧壁、咀嚼肌下颌骨等关系 谢谢大家! 咽旁间隙与咽旁肿瘤的影像诊断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沙 炎 颈部的筋膜 颈浅筋膜 包绕颈阔肌 颈固有筋膜浅层(封套层) 胸锁乳突肌、斜方肌鞘,腮腺囊、咀嚼肌 颈固有筋膜深层 包绕舌骨下肌群、与浅层形成胸骨上间隙 颈内筋膜(壁层/脏层) 脏层包绕颈部器官、壁层向两侧形成颈动脉鞘 椎前筋膜 包绕椎前肌,与颈内筋膜壁层之间形成咽后间隙(器官后间隙) 与脊柱之间形成椎前间隙 上颈部的重要间隙 咽旁间隙 咽粘膜间隙 咀嚼肌间隙 腮腺间隙 颈动脉间隙 咽后间隙 咽旁间隙的解剖学定义 位于咽周深部类似倒金字塔形,底为颅底,大部分为颞骨岩部颅外面尖端指向舌骨大角。 内界为覆盖咽缩肌和腭帆张肌、腭帆提肌的筋膜(颈内筋膜脏层) 前界为覆盖咀嚼肌间隙的筋膜(颈固有筋膜浅层) 外界为覆盖腮腺深叶的筋膜(颈固有筋膜浅层) 后方为颈动脉间隙和咽后间隙前缘的筋膜(颈内筋膜壁层) 内容:脂肪成份为主,血管、神经、异位腺体等 内界为覆盖咽缩肌和腭帆张肌、腭帆提肌的筋膜(颈内筋膜脏层) 前界为覆盖咀嚼肌间隙的筋膜(颈固有筋膜浅层) 外界为覆盖腮腺深叶的筋膜(颈固有筋膜浅层) 后方为颈动脉间隙和咽后间隙前缘的筋膜(颈内筋膜壁层) 内容:脂肪成份为主,血管、神经 咽旁肿瘤 占头颈部肿瘤的0.5% 良性78%~80% 恶性18%~20% 原发咽旁间隙肿瘤 异位小唾液腺 神经鞘瘤 血管瘤 间叶来源肿瘤 临床表现 无痛性口腔或颈部肿块,常为体检时偶然发现 耳闷塞感及听力下降,肿块位于鼻咽水平 吞咽困难,阻塞性睡眠性呼吸暂停肿瘤位于口咽水平 压迫Ⅸ-Ⅻ脑神经而产生相应症状,如声嘶,发音困难、吞咽困难等,累及颈交感链可产生Horner综合症。 恶性肿瘤常可引起疼痛,侵犯翼内肌可引起张口困难甚至牙关紧闭 影像定位 周围见受压变薄的咽旁脂肪 颈内动脉位于肿块后方可受压 腮腺深叶与肿块间有脂肪分隔或形态基本完整 鼻咽口咽侧壁或翼肌为受压改变 颅底孔道的扩大 异位小唾液腺来源 混合瘤最常见,80-90% 粘液表皮样癌、腺泡细胞癌 影像表现 位置 形态、密度、信号、强化 F/76,体检发现右咽旁肿块 M/31 腺泡细胞癌 神经鞘瘤 来源: V3的分支 影像表现 位置 形态、密度、信号、强化 病理基础 F/40,右耳听力下降2年伴咽异物感 重要的间接征像 咽旁血管瘤 沿间隙类圆形或适形生长 CT平扫略低密度,增强轻度强化有延迟强化的特点 MR T1W等低信号,T2高或略信号,延迟强化特点同CT 术中单靠触诊难以发现肿瘤 F66,体检发现左咽部肿物 咽粘膜间隙(pharynge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