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类生态困境的审视.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人类生态困境的审视.doc

对人类生态困境的审视   摘 要: 劳伦斯将其小说文本置于工业化进程造成的自然生态危机的背景下,表现人类所面临的自然生态危机及其背后所蕴涵的深层的社会生态危机和精神生态危机,并对自然生态危机导致社会生态危机和精神生态危机的人类生态困境进行严肃审视,从而探究生态危机的产生根源,这无疑充溢着生态哲学意蕴。   关键词: 劳伦斯小说 自然生态危机 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危机 生态哲学意蕴      一   二十世纪英国作家D.H.劳伦斯,以其倍受争议的小说创作而在英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他的小说中充满着冷峻苦涩的反思意蕴,他将其小说文本置于工业化进程造成的自然生态危机这一背景下,严肃地审视人类所面临的自然生态危机及其背后所蕴涵的深层的社会生态危机和精神生态危机。在此,本文拟从生态批评视角来探析劳伦斯小说对自然生态危机导致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危机的人类生态困境的审视,并从中挖掘劳伦斯小说中所蕴含的生态哲学意蕴。   二   “生态批评”(ecocriticism)这一术语在20世纪70年代被提出,美国学者威廉?鲁克特(William Ruekert)在1978年发表的一篇题为《文学与生态学:生态批评的试验》的文章中首次使用这一术语。之后,生态批评作为一种文学批评理论经过近二十来年的发展历程后终于在90年代确立并迅速成为文学研究的显学。生态批评一开始就是带着一种“问题主义”的姿态研究人类文学文化,它既研究文学文本中的生态哲思,反对人类中心主义,追求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和谐格局,同时又关注人类之间的社会生态和人类内在的精神生态。文学的生态学研究就是要研究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这三个方面在文学文本中的的表达和描述并进而探究生态失衡的根源[1](P27)。因而,从生态批评这一视角去探视劳伦斯的小说无疑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生态一词不仅仅是指自然生态,它同时还包含了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因此生态和谐指的也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亦即自然生态的和谐、社会生态的和谐和精神生态的和谐。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人类文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现代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了无穷的财富,人类的物质生活得以提高。但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却又导致了生态的失衡,人类的生态环境恶化了,人的自我丧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金钱和物质利益而失去了和谐,甚至于性、爱、美等全然分崩离析。作为身处其情其境的劳伦斯,面对这样一个异化的失衡的生态环境,终其一生都在严肃地审视现代工业文明对大自然的破坏和对人的本质造成的变异,并以悲苦之情描绘工业化进程所带来的自然生态危机进而导致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危机这样一种人类生态困境。   在劳伦斯小说中,由于现代工业的发展,因铁路的修通、煤矿资源的开采而污染了的自然生态环境、自然生态受到严重破坏。田园不再是美丽的,而像是“罩着一层黑纱似的”,煤矿一个连着一个,天空因煤烟的污染而变得黑沉沉的,[2](P5-6)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了无生机,就连“家禽早已不到桤木林里去游逛,全都栖息在涂了柏油的家禽棚里”。[3](P29-30)这种对现代工业文明破坏自然生态的描写在劳伦斯的小说中比比皆是,不胜枚举。作品中那精细入微的现实主义描绘,对乡镇煤矿工业发展的叙写,于字里行间中透视出工业化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环境污染、“矿工们被沦为单纯的机器和工具。人愈来愈机械化”,[2](P221)而丧失了希望。无怪乎劳伦斯因此而大半生浪迹天涯海角,以寻求一块理想的净土。   自然生态因工业文明而造成了严重的危机。这是劳伦斯对工业文明的反思,体现了其生态意识――对自然生态的关注。然而,劳伦斯终其一生所审视的不仅仅是自然生态危机,而更为重要的是自然生态危机所导致的社会生态危机和精神生态危机,因而,社会生态(人与人的关系)、精神生态(人与自我的关系)成了他审视整个人类生态失衡的关键性切入点。纵观劳伦斯的小说创作,我们不难发现:人与人之间难以相互沟通理解,人人都在追求占有、控制他人而失去自我,性、爱失衡。而这一切的根源无不也是来自于现代工业文明。   在其第一部长篇小说《白孔雀》中,莱蒂由于性格中存在着占有和控制的欲望而选择富有的、社会地位高的煤矿公司少爷莱斯利。她虽然过着优裕的家庭生活,但却时常感到精神的空虚和心智的贫乏。她非人性地压抑本能渴求,既造成了自己婚姻生活的不幸,又戕害了两个男人。[4](P49-50)劳伦斯在这里首次表现出他对两性关系中扭曲的占有欲的审视。而在《儿子与情人》中,莫奈尔与格特鲁德是夫妻但如同陌路人,莫奈尔与保罗是父子但如同情敌,格特鲁德与保罗是母子却又如同情人,保罗与米丽亚姆和克莱拉是情人但永远走不到一起。小说通过写“母恋”与“恋母”,以揭示畸型的母爱对正常人性的压抑。在对男女两性关系的审视方面,姐妹篇《虹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