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墨家学派的义利观与和谐社会建设.doc
浅谈墨家学派的义利观与和谐社会建设
摘要:本文通过把墨子的“兼相爱、交相利”思想与儒家学派比较,得出墨子思想不是功利主义,“兼相爱、交相利”的义利观对于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兼相爱;交相利;义利观;爱人;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B2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3-0253-02
一、墨家学派的义利观―“兼相爱、交相利”思想
对于义和利的关系,儒家学派与墨家学派有不同的见解。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注:《论语?里仁》),孔子认为做事应重义而不言利。孟子认为利是不必要,他对梁惠王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注:《孟子?梁惠王上》),“生亦我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注:《孟子?告子上》),孟子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尚义反利,而且比孔子更甚。到了西汉,董仲舒反对功利,他的所谓“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观点(注:《汉书》卷五十六《董仲舒传》)把义与利完全对立了起来,只肯定抽象的仁、义的价值。荀子主张:“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虽尧、舜不能去民之欲利,然而能使其欲利不克其好义也。虽桀、纣亦不能去民之好义,然而能使其好义不胜其欲利也。故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大略》),荀子认为以义胜利,勿以利克义;他又说:“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辱》),主张先义后利,以义制利。宋明理学的朱熹、二程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更是将抽象的道义发展到极端。
墨子曰:“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兼爱》上),墨子认为人与人之间相爱则社会稳定,不相爱则社会混乱。墨子曰:“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敖贱,诈必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兼爱》中);墨子曰:“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兼爱》中),墨子认为不相爱则社会各阶层秩序混乱,相爱则和谐稳定。墨子又曰:“今天下之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兼爱》中),主张“兼相爱”,“交相利”,这就首次把爱和利的原则结合起来,从而表明墨学与儒学在义利观上的根本区别。“兼相爱”是要人无差别地平等相爱,这与儒家爱有差等的观念不同;“交相利”就是要把利益作为人际交往的基础。相爱,就意味着大家要互利互益,这与儒家的惟动机主义伦理观有异,爱利合一的义利观是墨家学派的原则。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兼爱》下),墨家学派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作为衡量一切思想和行为的价值的标准。他所谓的“利”就是“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尚贤》上),也就是国家的富足,人民的繁庶,政治的清明。墨家的“兴天下之利”,是利他人,利社会,而不是利己。做到这一点的人,他们就认为是“仁人”,破坏这种事业的人就是“恶人”或“贼人”。墨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天下异常混乱,人民穷困不堪,这种政治上的“交相恶”的混乱局面又进一步造成人民的穷困和死亡。墨子认为,解决这个最大祸害的混乱局面的根本办法,就是提倡“兼相爱、交相利”,“兼爱”思想是他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兼相爱”是以“交相利”为基础的,也是以“交相利” 为具体内容的。他认为,只有“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尚贤》下),才能真正实现“兼爱”的原则。
从现实主义出发,墨子证明“兼爱”原则是绝对正确的。仁人的任务既然是为国家百姓人民之利着想,为天下人兴利除害,理应以“兼爱”为天下之正道。大家如果都把别人的一切当做自己的一切去爱待,天下又如何会有战乱纷争、尔虞吾诈之行为呢?基于此,墨子极力致力于实现天下至公主义―兼爱的理想世界。在对待爱与利的矛盾冲突中,墨子曰:“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兼爱》中),从而指出了用爱别人、利别人去作为解决利害冲突的方法,这种认识是非常深刻的,有爱、利别人之心才能赢得别人的爱;有厌恶、伤害别人的行为,别人也会付之以相同的行为。这对于缓解社会动乱局面,减轻对百姓的压迫、剥削不失为一种明智的呐喊,同时也是自身阶级性所做出的必然反应。墨家学派作为社会下层劳动者,切肤之痛、摧残压迫之苦使他们饱受饥寒,社会地位低下,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看到周围与他们同处境、共命运的其他社会下层劳动者,深感所处的旧的社会秩序对老百姓的戕害之深之苦,沉重的历史使命感促使他们积极呼吁呐喊,并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