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前元庄教育模式的兴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西前元庄教育模式的兴衰

山西前元庄教育模式的兴衰山西省柳林县前元庄村的村支书康梦熊和原吕梁行署教委主任刘辉汉怎么也没想到,XX年代末,他们在村办小学实施的一场由“离农”教育到“兴农”教育的变革,不仅提高了农村人口素质,而且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被誉为中国农村欠发达地区教育改革的希望和方向,一时间,来自媒体、政府和学校等单位络绎不绝的参观取经者几乎踏破了前元庄实验学校的门槛 然而,较之从前的风光红火,如今的前元庄学校已物是人非,门庭冷落,甚至已经陷入难以为继的境地 学校校长康毅如今身兼三职,既是庄上镇党委副书记,又是柳林县最好的中学――四中的校长,但对于本该引以为傲的第三重身份――前元庄实验学校校长却不太认同。电话中康毅称,早在去年校长已由原副校长杨兴平担任,并找借口回避采访。前元庄实验学校的老师们反映,康毅只是偶尔到学校转一趟,不过间隔的时间越来越长了。对此,杨兴平表示理解:“学校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他(康毅)挺伤心的。” 在康毅楼下办公的庄上镇政府工作人员说:“招不起学生来,那学校已经不行了。” 开风气之先 对旧中国农村教育凋敝的状况,早在1926年12月,大教育家陶行知在《中国乡村教育之改造》一文中就曾说过:“中国的乡村教育走错了路!他教人离开乡下往城里跑,他教人吃饭不种稻,穿衣不种棉,做房子不造林;他教人羡慕奢华,看不起务农;他教人分利不生利;他教农夫子弟变成书呆子;他教富的变穷,穷的变得格外穷;他教强的变弱,弱的变得格外弱。前面是万丈悬崖,同志们务须把马勒住,另找出路!” 60年后,时任前元庄村支书的康梦熊和刘辉汉于1987年8月创办了实行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三教统筹”的前元庄实验学校,意在使学生“拥有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改造社会的精神”,即使“榜上无名”,也要“脚下有路”,最终要使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学校设学前教育、小学、初中和成人教育4部分,初中劳技课突出农村特点,力争使学生掌握一至两门实用生产技术,初中毕业生不能继续升学的,转入本校成人教育继续学习。学校全体教师也被聘为村委会的“智囊团”,共同参与对全村经济建设和教育发展重要问题的决策,专任教师兼任成人教育的文化课教师,有专长的农民也被聘任兼作学校劳技课和实习的指导教师。学校图书室、实验仪器室等向村民开放,村里的果园和大田作物也作为学生实验和实习的教育基地 学校先后创办了鸡场、猪场、农场、葡萄园、蔬菜园、苗圃等示范实习基地,并利用农闲、结合农时向村民传授农业技术,帮助村里改造百亩老果园,苹果品种得到改良后,产量由3万斤猛增到XX年从外地聘请技术人员到村里传授农民致富技术 经是好经,路是好路,但任何的改革在其初创时都难免受到非议和指责,当时,许多家长认为学校是在“不务正业”,担心孩子们最后“文不起武不下”,鸡飞蛋打一场空,纷纷为孩子转学,一度学校只剩下了60多个孩子,而这些家长也是将信将疑持观望态度。直到村民张九泉的养猪规模迅速发展到了140多头,年收入达到3万多元时,村民们才明白,原来学校里有致富的金钥匙,于是课堂又渐渐热闹起来。截至XX年,前元庄16岁至45岁的村民大部分已达到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其中有27人获得山西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证书,并且村子成为没有打架、赌博、盗窃、上访、封建迷信和邪教邪说的“五无村”。1990年始,前元庄村和党支部连续多年获得省级“文明村”和“红旗党支部”的荣誉 刘辉汉1995年7月10日在《山西日报》撰文称:“经过7年的实验,前元庄人均收入由1987年的3XX年的1100元;1994年被省政府评为精神文明先进村;这个村经验收已经达到了基本无盲村,适龄幼儿全部入园,小学的入学率、巩固率达到100%。” 前元庄实验学校的探索触及了中国农村教育改革的兴奋点,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泡沫破灭 前元庄的教育改革使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时常贵客盈门,村民老康说,当时还来了很多韩国人。村里人总是围在学校门口猜测着这又是哪的大人物来了。不过,那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前元庄实验学校的牌子已经褪色,前元庄村委会的院里耸立着人民教育家陶行知高约两米的塑像,他是前元庄实验学校的精神教父。穿过村委会的拱门就是学校,迎面的墙上是陶行知的画像,旁边写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陶知行”。循着右手边“小学部”的指示牌拾阶上至二楼,一排教室大门紧锁,透过玻璃看去,里面尽是学生桌椅,覆着厚厚的尘土。径直走,就进了外墙满是白色瓷砖的三层逸夫教学楼,走过去,竟有一半多的教室都空着,有人的教室最多也不过稀稀落落10多人,连教室的三分之一都坐不满。副校长杨兴平掐着指头算了算:“没有一年级、四年级和初一,二年级4个,三年级8个,五年级9个,六年级17个,初二14个,初三12个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