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福建省地方病学科发展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福建省地方病学科发展报告

福建省地方病学科发展报告*第一执笔人:陈志辉,卫生部地方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 [摘要]地方病是我国重点控制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该文回顾了我省地方病学科的发展简史,概述了我省在地方病科学研究、疾病监测与控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成就,并提出今后福建省地方病发展的研究方向和建议 [关键词]地方病 科学研究 成就 展望 地方病是指在一定地区内发生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与不利于人们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疾病的总称。我国是地方病流行较为严重的国家,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地方病的流行,主要有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大骨节病、克山病等。地方病的流行不仅严重危害病区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而且严重制约病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据统计,全国592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中,有576个是地方病流行的重病区。我省流行的主要是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等地方病 在各级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下,经过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以及广大地方病防治工作者数十年的艰苦努力,我省地方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截至XX年底,通过实施以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我省实现在省级水平上达到国家碘缺乏病消除标准的要求,有76个县(市、区)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有33个县(市、区)实现了基本控制地方性氟中毒的标准 1 福建省地方病学科发展的简史 1.1 病情调查 上世纪50年代以前,我省无具体的地方病流行调查资料。1958年4月,为摸清病情,福建省卫生研究所成立了福建省地方性甲状腺肿防治研究小组在光泽县华侨乡开展此病试点调查工作,查出地方性甲状腺肿患病率49.3%,克汀病患病率为0.56%。1976年,省里统一部署,由省、地、县卫生防疫站的专业技术人员为骨干的技术队伍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地方性甲状腺肿调查防治和确定病区工作,1982年6月在龙岩市江山乡用1/5万浓度的碘盐进行了效果观察成功后,于1984年在大部分已确定的病区供应了碘盐;1988年对当时判断为非病区的地方进行了复查,通过1976年和1988年两次调查,全省确定54个县(市、区),600个乡(镇)为碘缺乏病区,有1500万人生活其中,累计发现地克病患者1100多例,推算全省地甲病患者达100万例,儿童智力落后者在100-150万,其中地方性亚临床克汀病为15-XX年,根据卫生部的监测方案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我省重新修订和下发新的监测方案,要求各县按照PPS法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同时省卫生防疫站以县为单位,按PPS法从全省81个县(市、区)中抽取30个县,再用单纯随机抽样原则抽取30个县,每个县按单纯随机抽样原则抽取一所小学40名8-10岁儿童。从我省调查结果来看,当时全省8-10岁儿童甲肿率为29.5%,合格碘盐覆盖率仅44.61%,尿碘中位数为111.80μg/L,病情严重程度居全国第五位,这些调查数据为我省1995年底实现全民食盐加碘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各县所进行的调查也为当地政府的决策和制定消除碘缺乏病规划提供了依据。继之,1997年、1999年、XX年我省都组织了同样的大规模的调查,以评估采取食盐加碘为主的干预措施实施后对我省各地碘缺乏病的防治效果[1] 地方性氟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我省是从1980年起在全省范围内进行的,到1988年底,在全省9个地(市)84个县(市、区),先后查出34个县(市、区)(后因行政区划改变为37个县、市、区)是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共有病区村156个,病区人口达63773人。调查了45959人,发现氟斑牙患者23151人 ,患病率为50.37%,氟骨症患者683人,患病率为1.48%,两者兼有患者735人,患病率为1.59%,病人总数23834人 ,总患病率为51.85%。氟斑牙患者以轻、中度,白垩着色型为主,氟骨症患者多数为轻、中度疏松型,少数为混合型。地氟病区中轻病区村100个,中病区村40个,重病区村16个,呈点状分布,多集中在温泉地带的水源型,属饮水型病区 1.2 学科建设 1984年成立了福建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与福建省卫生防疫站合署办公,该研究所的成立对我省地方病防治科研工作起龙头作用,有力地推动了我省地方病防治工作。1986年,福建省预防医学会地方病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在南平市成立(学会挂靠在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标志着我省地方病防治科研工作进入了新阶段。此后进行了第二、第三、第四届委员会的换届改选,历任主任委员有马新元、许龙善。学会自成立以来,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和会员的培训工作,组织会员参加中华医学会召开的地方病学术交流会,增长会员的知识、拓展了视野,特别是近几年学会工作在主任委员许龙善教授的领导下,学会活动活跃,防治科研工作走在全国的前列,在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