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翻译标准的多元性.pdf
第20卷第2期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V01.20 No.2
2007年第2期 JOURNAL OF WEIFANG EDUCA110NAL C0I皿 GE Jun.2O07
翻译标准的多元性
闵海 岗
(宿迁高等师范学校,江苏 宿迁 223800)
摘要:翻译的标准问题一直是翻译界争论的焦点,翻译标准多元性的存在正是这些争论的体现。本文
讨论翻译标准的多元性发展,旨在探讨翻译标准多元性出现的原因及其必然性,指出翻译标准多元性的构建
是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并成为翻译学建设的驱动力,但这种翻译标准多元性应该是有中国特色的。
关键词:翻译标准;多元性;成因;必然性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080(2007)02—0073—02
20世纪后期,特别是最后20年,中国的翻译理论研究取 定的,即文本、读者反应与翻译功能。近几十年来国内翻译家
得了突出的成就,各种新理论层出不穷。翻译理论家开始打 提出的诸多翻译标准,如:“三美说”(意美、音美、形美)(许渊
破学科壁垒,纷纷以其他学科的各种理论为依托,建立各种 冲,1979)、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辜正坤,1989)、话语层翻译标
翻译理论模式,并对翻译的诸多方面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其中 准(罗选民,199o)及翻译质量标准(柯平,1993)等也属于这个
对于翻译标准的争论尤甚。总的看来,翻译标准具有一定的 范畴。这些翻译标准从不同的维度来衡量译文的优劣,并导
继承性,但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本文拟从翻译标准的多元性 致了多种翻译标准并存的局面,体现了翻译标准的多元性发
发展、成因及其必然性等方面展开论述。 展,这也标志人们对翻译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入。
一 、 翻译标准的多元性发展 二、翻译标准多元性的成因
翻译标准的多元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存在多种翻译标 辜正坤(1989)在评述翻译标准研究的现况及其原因时,
准,不同标准之间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 从哲学意义上的认识论及人们思维定势上寻根究源,认为人
互借鉴的。众所周知,构成原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原 们之所以在这一问题上流派纷争,根源在于思维方式上的单
文、原文的作者和读者以及原文的语言文化和社会背景,因 向性或定向性。也就是说,人们在思考问题时,习惯于认为一
此,制定翻译的标准应该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出发,既考虑 件事物不是A就是B,习惯于说“道路只有一条,答案只有一
原作的因素,又要考虑译作的因素(译文、译者、译文读者、译 个”。因此,在探讨翻译标准时,人们总是挖空心思要找出一
文语言文化背景等),这就导致了翻译标准的多元性。就中国 条绝对实用的标准,结果陷人了死胡同。但从翻译理论与实
翻译界而言,著名的有:林语堂的“三字论”——信、顺、美,鲁 践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来看,翻译从来就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迅、瞿秋白的“宁信而不顺”,傅雷提出的“神似论”,钱钟书的 因此,翻译的标准问题一直是翻译界争论的焦点,也是翻译理
“化境说”等,但这些标准都没有脱离严复提出的“信、达、雅”论研究的中心课题,许多研究者基于翻译理论标准的多元性
的理论框架。根据林语堂的解释,“信”是对原文负责;“达”是 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关于翻译标准多元性的成因,笔者拟从
对译文读者负责;“雅”则是对艺术负责,也就是说,这些翻译 以下几个方面论述:
标准都是以原文的内容、风格、表达为依据制定的。 1.中国历史的原因。中国翻译研究的历史源远流长。中
改革开放以来,翻译标准研究在我国有了新的发展,不 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三次翻译高潮: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明
少翻译家以丰富的翻译实践为基础,提出了自己对翻译标准 末清初的科技翻译和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的西学翻译。在
的见解。如刘重德的“信、达、切”;许渊冲的“信、达、优”;刘宓 某些方面的成就并不亚于西方,但即便是在第三次翻译高潮
庆的“最佳可读性”;范仲英的“使译文读者能得到与原文读 中,大多数的名家更多的是从事翻译实践活动,注重的是“身
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安全隐患举报提请奖励申请表(参考格式)(2021年参考新格式).pdf VIP
- 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第2版):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PPT教学课件.pptx
- 孙子兵法__原文与译文.pdf VIP
- linux概述基本命令.doc VIP
- Arduino应用技术 课件 第一章 ARDUINO的世界.pptx
-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孟子见梁惠王》课件2 (2).ppt VIP
- T∕CMAM W 5-2022 维吾尔医常见病诊疗指南 骨科.pdf
- 养老设施建筑设计规范GB50867.pdf VIP
- Unit 4 Breaking Boundaries Understanding Ideas my 100 days with msf- 课件 外研版选择性必修二.pptx VIP
- 2025至2030年车用开关项目商业计划书.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