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医巫闾山地区珍贵野生食用菌调查
医巫闾山地区珍贵野生食用菌调查摘要:野生食用菌不仅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对于改善人类的膳食结构,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医巫闾山地区蕴藏着丰富的食用菌资源,据调查,该地区共有真菌100余种。为了搞清该地区可食用的野生食用菌种类,作者将该地区常见的可食用珍贵野生食用菌的名称、识别特征、生态环境等情况做一介绍,仅供参考。
关键词:医巫闾山地区;野生食用菌
中图分类号:S646.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6-0023-1
食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的、其肉质或胶质可供食用的大型真菌。食用菌不仅味美,而且营养丰富,常被人们称作健康食品。医巫闾山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森林资源,气候适宜,为野生食用菌的生长发育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本文将该地区8种常见的可食用的珍贵野生食用菌的名称、识别特征、生态环境等情况做一介绍,仅供参考。
1 木耳
木耳属木耳科,木耳属。又称黑木耳、黑菜。识别特征:子实体胶质,成圆盘形,耳形不规则形,直径3-12厘米。新鲜时软,干后成角质。上表面呈黑褐色或黑色,下表面暗青褐色,有密生短柔毛。口感细嫩,风味特殊,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著名食用菌。 生态环境:夏秋季节生长于柞、榆、椴、核桃楸、刺槐及腐朽木、倒木、伐根上。
2 蜜环菌
蜜环菌属口蘑科,蜜环菌属。又名榛蘑。识别特征:蜜环菌的子实体高约5-15厘米。菌盖肉质,扁半球形,逐渐平展,后下凹,直径约7-9厘米,表面蜜黄色与栗褐色,多布以毛状小鳞片,菌肉白色。菌柄细长圆柱形,浅褐色,梢部近白色,直径约0.5-2.2厘米,纤维质松软,后中空,基部常膨大。菌柄上部接近菌褶处有一较厚的菌环,膜质,松软,有时为双环,白色有暗色斑点。由于菌盖表面呈蜜黄色,菌柄上部有环,所以叫“蜜环菌”。菌褶与菌柄相连,呈贴生至延生,由近白色逐渐变为污白褐色,老时有锈色斑。孢子印无色或微具黄色,光滑,椭圆形或近卵圆形。生态环境:夏秋季在针叶或阔叶树等很多种树干基部、根部或倒木上丛生,以柞树的伐根、倒木上为最多。
3 血红铆钉菇
血红铆钉菇属铆钉菇科,铆钉菇属。又名红蘑、肉蘑。识别特征:子实体一般较小,菌盖宽3-8cm,初期钟形或近圆锥形,后平展,中部凸起,浅咖啡色,光滑,湿时粘,干时有光泽。菌肉带红色,干后淡紫红色,近菌柄基部带黄色。菌褶延生,稀,青黄色变至紫褐色,不等长。菌柄长6-10(18)cm,粗1.5-2.5cm,圆柱形且向下渐细,稍粘,与菌盖色相近且基部带黄色,实心,上部往往有易消失的菌环。生态环境:夏秋季在油松林的杂草丛林地上单生或群生,并且形成菌根。
4 鸡油菌
鸡油菌属鸡油菌科,鸡油菌属。又名鸡蛋黄,倭瓜花蘑。识别特征:子实体肉质,喇叭形,杏黄色至蛋黄色,菌盖宽3-9 厘米,高7-11.5厘米,最初扁平,后下凹。边缘波状或瓣裂,内卷。菌褶楞脊状,褶间有横脉,分叉,菌肉蛋黄色,味美。生态环境:夏秋季节生长于针松林或针阔混交林中,单生或丛生.
5 褐环粘盖牛肝菌
褐环粘盖牛肝菌属牛肝菌科,乳牛杆菌属。又名褐环乳牛肝菌、黄粘团子。识别特征:子实体中等。扁半球形或凸形至扁平,淡褐色、黄褐色、红褐色或深肉桂色,光滑,很粘。菌肉淡白色或稍黄,厚或较薄,伤后不变色。菌管米黄色或芥黄色,直生或稍下延,或在柄周围有凹陷。管口角形,每毫米2―3个,有腺点。柄长3-8cm,粗1-2.5cm,近柱形或在基部稍膨大,昔黄色或淡褐色,有散生小腺点,顶端有网纹,菌环在柄之上部,薄,膜质,初黄白色,后呈褐色。孢子近纺缍形,平滑带黄色,7-10μm×3-3.5μm。管缘囊体无色到淡褐色,棒状,丛生,22-38μm×5-8μm。生态环境:夏秋季节生长于针松林或针阔混交林中,单生或丛生。
6 扫把菇
扫把菇属珊瑚菌科,又名珊瑚菇、扫把菌、扫帚菌、扫帚蘑。识别特征:子实体呈珊瑚状、扫帚状,以形似扫把得名扫把菇、珊瑚菌,颜色艳丽,有红、黄、白等色,被称为野生菌之花、红扫把、金扫把。生态环境:夏秋季节生长于针松林或针阔混交林中,丛生。
7 蒙古口蘑
蒙古口蘑属伞菌科,白蘑属。又名白蘑。识别特征:子实体白色。菌盖宽5-17cm,半球形至平层。白色,光滑,初期边缘内卷。菌肉白色,厚。菌褶白色,稠密,弯生,不等长。菌柄粗壮,白色,长3.5-7cm,粗1.5-4.6cm,内实,基部稍大。生态环境:夏秋季在草丛群生并形成蘑菇圈。
8 棕灰口蘑
棕灰口蘑属口蘑科,口蘑属。又名灰蘑、小灰蘑。识别特征:菌褶白色变灰色,稍密,弯生,不等长。菌柄柱形,长2.5-8cm,粗1-2cm,白色至污白色,具细软毛,内部松软至中空,基部稍膨大。孢子印白色。孢子无色,光滑,椭圆形,6.2-8μm×4.7-5μm。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