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35卷 第6朗 Vo1.35No.6
从经学复兴到乾嘉考据学派的形成
雷 平
(湖北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湖北武汉430{}62)
[摘 要]考据学的产生、发展源远流长,其间形成了训诂之学与义理之学两种风格迥异的注释传统。这种学
术史氛围,为乾嘉考据学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历史基础。从清初的经学复兴到乾嘉时期考据学派主盟学坛,清前
期的学术发展经历 了三个阶段 ,即从顺治朝到康熙前期的经学复兴期、从康熙中后期到乾隆初年的经学沉潜发
展期、从乾隆初年到四库馆设立时的考据学派正式主盟学坛期。乾嘉考据学派形成的原因历来有 “文字狱高压
说”、“康乾盛世说”、“内在理路说”等三种有代表性的学说,但三说各失偏颇。从社会环境和学术 自身的演进规律
综而论之 ,乾嘉考据学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大因素:自明朝后期出现的 “以经学济理学之穷”的学术演进趋
势使经学在理学的外壳下发展起来;明清之际兴起的经世学风致力于从经典文本 中寻找到圣人的济世 良方,但
演变到后来,却逐渐失去了经世的内涵,对经典的研究本身成为 目的;朝廷大力表彰的 “理学”在心性思辨领域已
经缺少可拓展的空间,因而理学在 “尊德性”之外的另一面,即 “道问学”在方法论上的指导意义就凸显出来。
[关键词]乾嘉;考据学;成因
[中国分类号]K24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1—4799(2008)06—0106—05
考据学是乾嘉时期主盟学坛的一种重要学术形态,故有 “乾嘉考据学”之称。“乾嘉考据学”标识的是
“考据学”最兴盛时的状态。由清初的经学复兴思潮发展为乾嘉时期的 “考据学派”,经历了一个长时间的
演进过程。对乾嘉考据学派进行历时态分析,考察其形成过程,在此基础上更好地认识其成斟,是本文的
撰述宗 旨所在。
一 、 乾嘉考据学派的历史基础
考据学的产生、发展源远流长。其间形成了训诂之学与义理之学两种风格迥异的学术传统。考据作
为一种治学方法,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最初指对人或事进行稽考以取信,如 《礼记 ·学记》说:“中年考
校”;后引申为对书籍的考汀,《论语 ·八佾篇》云:“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证也。商礼吾能言之,宋不足证
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证之矣。”
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以六经为经典的儒家学术逐渐成为学术主流。但因为时代久远,
传抄有误,且经过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厄难,经籍或篇章亡佚,或字句脱谬 ,或真伪町疑,或典制不明。因
此,为准确理解经典 、发掘圣人微言与大义,考订之学遂发展起来。《史记 ·伯夷列传》云:“夫学者载籍极
博,犹考信于六艺。”但考订之学发展至东汉后期,却陷入烦琐。桓潭 《新论》记 “秦近君能说 《尧典》篇 目两
字之谊,至十万言。但说 ‘日若稽古’,三万言。”在此背景之下,东汉末年,经学开始向注重 “义理”阐发的
路数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对峙,经学也逐渐形成了“南学”、“北学”之争。南学尚说理,北学主义疏。儒学
内部宗派林立,各承师说,互诘不休,经学研究出现一派混乱局面。隋唐建立以后,为整顿混乱的经学,由
朝廷出面撰修、颁布统一经义的经书。孔颖达所修撰的 《五经正义》即是这一背景下的产物。贞观十二年
《五经正义》书成奏上,唐太宗褒奖说 :“卿等博综古今,义理该洽。考前儒之异说 ,符圣人之幽旨,实为不
朽 !”(《旧唐拈》卷七三《L颖达列传》)唐代儒学因重视考据,故学术界通常也合称汉唐训诂之学。
由唐入宋, 教由相争而趋会通,遂有理学之形成。宋明理学,注重对经典思想内容的阐说,形成以
“理”为核心的一套学说体系,在治学方法上则强调 “体悟”。理学家也并不完全否认考订之学,如朱熹就
非常重视文献考据。但 自南宋末年起,理学成为官方学说,说 “理”、沦 “性”、谈 “心”成为儒学的主流。
[收稿 日期]2008—03—20
[作者简介]雷平 (1979一),男,湖北松滋人,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帅,历史学博士。
第 6期 雷平 :从经学复兴到乾嘉考据学派的形成
明中叶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