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色新闻浪潮背后的娱乐隐喻.pdf
第31卷第6期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V01.31No.6
2009年12月 JournalofHuzhouTeachersCollege Dec.。2009
黄色新闻浪潮背后的娱乐隐喻’
苏 敏
(贵州大学人文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摘要:于19世纪90年代末在美国兴起黄色新闻浪潮,其背后最主要的内推力量是由消费社会和技术发展
所带来的娱乐隐喻。这种娱乐隐喻在现代社会依然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对其进行深人分析,有助于我们对今天
的娱乐化现状有着更为清醒的认识。
关键词:黄色新闻;娱乐隐喻;消费社会;技术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说文》日:“娱,乐也”,“隐,蔽也”。顾名思义,娱乐即一种快乐有趣的活动。隐喻则是一种言外之意,
它以一种超越自身意义的隐蔽和有力的暗示来定义世界。作为人内心的一种基本需求,娱乐在19世纪
90年代末兴起的黄色新闻浪潮中被放大,以隐喻的方式引燃了现代社会的娱乐风暴。后来的发展情形,
正如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予以警告的那样:这是一个娱乐之城,在这里,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
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
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1](P4’因此,探究黄色新闻
浪潮背后的娱乐隐喻,会使我们对今天娱乐化的现状有着更为清醒的认识。
一、黄色新闻
美国新闻史学家莫特认为,黄色新闻是建立在煽情主义基础上,注重犯罪、丑闻、流言蜚语、离婚、性的
问题,强调灾害和体育新闻的报道。也有美国新闻学者认为,黄色新闻是“一种没有灵魂的新式新闻思
潮”o
竞争。1901年后,由于两报的竞争趋于缓和,庄重报纸兴起,人们对其产生厌恶情绪,才使其逐渐衰落。
黄色新闻的特殊表现手法,正如莫特所说,使用大字号煽动性标题,经常对不甚重要的新闻加以渲染、夸
张,整个报纸版面给人以耸人听闻的虚假感;滥用照片,以至伪造照片;捏造访问记和新闻报道等。它是报
纸主编为取悦读者而将煽情主义与更大的标题、更可读的故事和照片以及颜色的点缀等技巧结合起来进
行的一种新闻编辑报道手法。
后人对其负面影响诟病较多。美国新闻史学家埃默里父子就认为黄色新闻在获得了受众的同时,却
“阻塞普通人所依赖的新闻渠道,把人生的重大问题变成了廉价的闹剧”;“不仅起不到有效的领导作用,反
如:报刊主要成了其所有者手中的工具,报刊为商业利益服务,报刊对抗社会变革,以及报刊更多地注意肤
浅的和刺激性的事件,缺乏积极的内容,并危害社会道德。
不管黄色新闻的负面影响有多大,但任何事物的产生及存在都有其现实的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讲,黄
色新闻浪潮背后的娱乐隐喻符合了社会的发展和受众的需求,这才使得黄色新闻能够在19世纪末到20
世纪初这一阶段兴盛不衰。
*收稿日期:2009一07—27
作者简介:苏敏,在读硕士,从事新闻学研究。
100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第31卷
二、黄色新闻的娱乐隐喻
(一)自由主义口号下的消费社会的娱乐隐喻
1.媒介自由主义理论
媒介自由主义理论是在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同极权主义及其规范理论的斗争中形成的。其
核心反映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观点,即认为报刊应该是“观点的自由市场”,是实行自律的自由企业。其
主要原理原则包括:任何人都拥有出版自由而不必经过政府当局的特别许可;除人身攻击外,报刊有权批
评政府和官吏,这种批评是正当合法的;新闻出版不应接受第三者的事先检查,出版内容不能受到任何强
制;在涉及观念、意见和信念的问题上,真理和“谬误”的传播必须同样得到保证。[3](P13盯
约翰·汉密尔顿、约翰·洛克、潘恩、托马斯·杰佛逊等都是新闻自由理论的斗士和维护者。杰佛逊
关于新闻自由的名言至今广为流传:“如果由我来决定选择一个没有报纸的政府,还是要没有政府的报纸,
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4](P3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