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龋病
龋病病因
龋病的特征
向深部发展,引起牙髓病、根尖周病、颌骨炎症等
牙冠缺损,破坏咀嚼器官完整
影响消化功能
影响牙颌系统发育
引起远隔脏器疾病
影响美观、发音、社交
龋病好发部位:恒牙:下6>下7>上6>上7>前磨牙>第三磨牙>上前牙>下前牙
乳牙:下5>上5>上下4>乳上前牙>乳下前牙
龋病好发牙面:咬合面>邻面>颊面
牙菌斑结构:
平滑面菌斑:
1、菌斑-牙界面:细菌位于获得性膜上方,呈扇贝状排列
2、中间层:包括稠密微生物层和菌斑体部,稠密的球菌样微生物覆盖,外层为菌斑体部,丛状、栅栏状。
3、菌斑表层:松散,球菌、杆菌、玉米棒状、麦穗状。
4、细胞间基质呈颗粒状、球状、纤维状,由蛋白质和细胞外多糖构成
窝沟菌斑:以G+球菌、短杆菌为主,缺少栅栏状排列的中间层。
牙菌斑组成:
碳水化合物:胞外聚合物:葡聚糖、果聚糖、杂多糖
细菌细胞壁肽聚糖
细胞内糖原
蛋白质:细菌蛋白质:葡糖基转移酶、葡聚糖水解酶、透明质酸酶、磷酸酶
唾液蛋白质:淀粉酶、溶菌酶、清蛋白
龈沟液:IgG、IgA、IgM
无机成分:水:70~80%
Ca、P、K、F、Mg
牙菌斑的形成和发育:
1、形成获得性膜(菌斑形成的基础)、初期聚集:
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
修复保护釉质表面
为釉质提供有选择的渗透性
影响特异性口腔微生物对牙面的附着
作为菌斑微生物的底物和营养
2、细菌附着:
血链球菌最先粘附,早期链球菌为主,继而有较多厌氧菌和丝状菌,特别是放线菌增加。
血链球菌:最早附着
变链:主要致病菌
乳杆菌:牙本质龋,窝沟龋
放线菌:根面龋,窝沟龋,牙周组织破坏(龈下菌群)
牙菌斑的致龋性:
1、牙菌斑内细菌的产酸代谢活动是产生龋病损害的直接原因
2、唾液的缓冲作用难以到达菌斑深层,菌斑内产生的酸在局部持续发挥作用
3、早期龋形成中的化学反应过程:
酸的进入:碳酸盐和镁的丧失
矿物质中钙的移出,Ca/P降低,矿物质密度降低
釉质表层氟离子浓度的增加
HAP的溶解,龋损形成
3、菌斑致龋性的两种理论
特异性菌斑学说:龋病由特异性致病菌所致
非特异性菌斑学说:龋病不是由某些特异性致龋菌引起的,而是由所有菌斑细菌产生的毒性物质所致,主要致龋因素为菌斑数量
致龋菌的特点:
①产酸能力
②耐酸能力
③牙面附着能力
龋病病因四联因素理论:
1、微生物:口腔中主要致龋菌:变形链球菌,其次为乳杆菌和放线菌属,
致龋特性:利用蔗糖产酸能力,耐酸能力及对坚硬牙表面的附着能力。
变形链球菌:主要致龋菌
对牙面具有强的黏附能力
形成菌斑基质
有过量糖时,细胞内糖原合成,营养受限时提供能量
产酸、耐酸:利用多糖无氧代谢产酸,菌斑pH↓,在酸性环境中生长繁殖产酸
乳杆菌属:与牙本质龋及龋病进展有关
兼性或专性厌氧菌
对牙面亲合力低
产酸
其数量与龋病活跃度成正比
放线菌属:根面龋重要致龋菌
2、食物
碳水化合物:
流行病调查资料显示:食糖消耗和龋病流行呈正相关
动物试验和人类观察:蔗糖的致龋能力最强
碳水化合物是龋病发生的物质基础
碳水化合物与菌斑基质的形成有关,也是菌斑中细菌的主要能源
糖:
发酵产酸
合成细胞外水不溶性多糖
合成细胞外水溶性多糖和细胞内多糖
为细菌提供能量
影响糖致龋的因素:种类、摄入量、物理性状、给糖方式、频率、时间、糖的唾液清除率
蛋白质:
牙齿萌出前:蛋白质对牙齿发育发挥最大作用
牙齿萌出后:酪蛋白casein有局部抗龋作用
矿物质:氟
脂肪:在动物的致龋饮食中补充脂肪可减少龋病发生
3、宿主
牙齿和牙弓的形态:体现牙面对龋病的敏感性,如窝沟处较易患龋
牙齿的排列:牙列不齐、拥挤和牙重叠等有滞留区存在的部位
牙的理化性质、钙化程度和微量元素含量:矿化不良的牙较易患龋,而矿化程度较好、组织内含氟量适当的牙抗龋力较强
唾液:机械清洁作用
润滑和直接保护作用
缓冲作用
抑菌作用:溶菌酶、乳铁蛋白、唾液过氧化物酶、免疫球蛋白、唾液凝聚素
再矿化作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北医本科课件《细胞生理学》生理网络课程英语词汇.doc
- 北医本科课件《细胞生理学》内分泌-管又飞 教授 2010.ppt
- 北医本科课件《细胞生理学》肾脏的排泄-全.ppt
- 北医本科课件《细胞生理学》危险因素-北医.ppt
- 北医本科课件《细胞生理学》消化-kongwei.ppt
- 北医本科课件《细胞生理学》新八年制呼吸-生理实验.ppt
- 北医本科课件《细胞生理学》血液1-2010.ppt
- 北医本科课件《细胞生理学》血液2-2010.ppt
- 北医本科课件《细胞生理学》循环系统-2010-1.ppt
- 北医本科课件《细胞生理学》循环系统-2010-2.ppt
- 毕业考复习小抄-牙周名解.doc
- 毕业考复习小抄-预防 名解.doc
- 毕业考复习小抄-预防.doc
- 毕业考复习小抄-预防大题.doc
- 变压器Comparison of the sensitivity of an acoustical and electrical PD-measurement on transformers in the laboratory and on site.pdf
- 毕业考复习小抄-正畸.doc
- 毕业考复习小抄-正畸名解.doc
- 变压器The analysis of ultrasonic signals by partial discharge and noise from the transformer.pdf
- 变压器Corona location in transformers by radio frequency spectrum analysis II application of technique and results of measurements.pdf
- 病理标本取材-一.ppt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