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念好第一课时教学的“三字经”.doc
念好第一课时教学的“三字经”
江苏海安县白甸镇瓦甸小学(226600) 钱克章
在很多语文教师的潜意识思维中,似乎第二课时才是教学的重点,不管是紧扣文本的着力铺陈,还是立足思想的深度开掘,这些都是第二课时才可以显现的“亮点”或是“高潮”。第一课时要做的主要工作是“预热”,教教生字就可以了。在这样一种思想理念的支配下,对第一课时的忽视也就成了必然。
关注常态下的小学语文第一课时的教学,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课堂需要改变的太多。在此笔者仅从提问、朗读、写字这三个方面简单谈谈小学语文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值得注意的一些教学细节。
一、“问”:整合为上,追求立体
因为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要进行识字、写字、朗读等训练,教学任务不易集中来分配,因此,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很强,这在课堂的提问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盲目的提问必然带来问题的简单与零碎,甚至是脱离文本与学生的泛泛而问。比如,在《祁黄羊》(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教师就有可能在教学中这样接二连三地问学生:“祁黄羊是谁?”“祁黄羊是什么朝代的人?”“祁黄羊当时做什么官?”这些问题关注的是浅表层次的“是不是”“好不好”与“会不会”,毫无思考价值,唯一的作用是消磨教学时间,制造低效课堂。
所以,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提问,要问在点子上,努力变线性提问为立体提问,在整合与优化中力求让所提出的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创造出“拔出萝卜带出泥”的效果,进而给学生后续的思考与学习留下更大的空间。浙江名师王春燕在《猴王出世》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就利用精当的提问使课堂如坐春风,同时也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一个范式。
师: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篇文章前面有一个阅读提示,阅读提示里有这样两个问题,你注意了吗?快速浏览课文。
(出示阅读提示)
1.石猴是从哪儿来的?
2.他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师:好,我们来交流一下,石猴是从哪儿来的?谁能用文章中的话来告诉大家?
生1: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suì)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师:简单地说,这个石猴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了解了石猴的出生,你想用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
生2:神奇。
生3:奇妙。
生4:非同一般。
师:它是怎样成为猴王的,用自己的话来说。
生5:石猴是因为自己有本领,帮助众猴找到水源和安身之处,猴子们履行自己的诺言,拜他为王。可以说,他是凭自己的本事成为猴王的。
师:这个本事,说具体一点,指什么?在这里。
生6:这里指进到瀑布里,又能出来,为大家寻得了一个安身之处。
师:说得非常完整。石猴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又能安然无恙的出来,这成就了他当上大王。读完这,石猴又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7:给我留下了勇敢的印象。
生8:勇敢无畏,一心为公。
生9:他给我的印象是非常勇敢,并且有自信。
师:一蹦,蹦出一个石猴;一跳,跳出一位猴王。这猴王的形象已经活灵活现地留在了我们的脑海里。那么,吴承恩先生是用怎样的语言把他写下来的呢?请同学们自由地、放声地读读第一自然段,感受感受。
师:同学们读书的姿势特别好,读书的声音也好听,大家说说哪一句话写石猴写得特别生动?
生10: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师:有同感的请举手,一起来读!
王老师的这段教学,从文章前面的阅读提示入手,提问也由此展开,教师并不作过多的牵扯与发散。因为问题集中而具有鲜明的目标,便能很好地引领学生读书,让所有学生的注意力指向于语言文字。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及时抛出一个“在这里”,启发学生在明了大意的基础上再度关注语言文字,关注文字中的“这一部分”,从而不至于产生阅读的浮躁感。因为课堂上的问题不是线性发展的,而是富有广阔的思维张力的,学生在其间就自然而然地将书本上的文字融入了自己的语言中,同时将想象到的、体悟到的通过朗读传达了出来。
二、“读”:由表及里,力求到位
读书味、思考味、对话味,这三种“味道”在语文课堂上一种都不能少,而读书味则居首位。第一课时的语文课堂也不例外。可是,在很多的语文课堂中,尤其是公开课上,已经很少能够看到教师耐心地指导学生从读准字音开始,把课文读好了。因为,很多教师认为精彩的课堂应是教学氛围的精彩,应是师生对话的顺畅,而学生会不会读书则是另外的事儿了。殊不知,我们在追逐浮华的时候却迷失了语文课的基点——语文课首先就应该是读书课!作为语文教师,教一篇课文,首要的任务就是能够让学生熟练、自如、流利地将所学的课文读下来,这是学语文的根本所在。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在《爱如茉莉》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就扎扎实实地指导学生从读正确起步,让学生在读熟练、读投入中发现语言文字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仪器分析—分光光度计》学科知识考试题库(附答案).docx VIP
- 年产770吨精细化学品改扩建项目(达得利公司)环境影响报告.pdf
- JCT 899-2016 混凝土路缘石.docx VIP
- JB T 3695-2008 电动葫芦桥式起重机 标准.pdf VIP
- 桥梁桩基施工专项方案(新编制) .pdf VIP
- 马拉松赛事赛事组织管理与赛事赛事经济效益评价报告.docx
- (GBT7588 1—2020)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pdf VIP
- 电子焊接培训课件.ppt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党课PPT(优质ppt).pptx VIP
- 管幕顶进施工方法及装置.pdf VIP
文档评论(0)